長沙,長沙......
對于長沙,因為歷史的緣故心里是有一份特殊的向往的,但是種種原因,一直沒有去過。
終于有了一個機會,休了一個年假,和孩子一起去了趟長沙。
已經是金秋送爽的季節了,沒有了曾經的酷熱,也躲開了暑假的高峰季節,這時候出行,是一個比較愜意的時節。
在杭州西湖因為耽誤了一點時間,時間緊張,市內堵車,眼看要錯過定的車次了,著急忙慌的趕到火車站,坐上動車,總算松了一口氣,一路向長沙趕去。
一路顛簸,四個小時后抵達了長沙,龍井茶的香氣似乎還在嘴邊飄蕩,那極具特色讓人欲罷不能臭豆腐的味道便撲面而來了。
才飲龍井水,又食長沙乳,現代化的文明讓距離和其他一些東西都不再是問題,跨越時空,千山萬水,轉瞬即至。
第二天,不顧舟車勞頓,早早起床,便坐著地鐵,趕往了橘子洲頭景點。
長沙的地鐵還是比較方便的,下載了長沙地鐵APP,可以到達長沙的任何角落。
到達橘子洲,天空中飄著小雨,一切都霧蒙蒙的,這更給橘子洲增添了一種朦朧美,坐著景區的小火車,在陰雨綿綿中一會到了景點的標志性雕像面前-青年毛澤東塑像,雕像栩栩如生,非常傳神,青年毛澤東英俊瀟灑,臉龐清秀,頭發飄散,眼睛凝視著遠方,似乎正在思考著腳下這個古老的國度的未來,而不遠處的湘江悠悠而去,似乎在訴說著曾經的歷史,也在回味著那些曾經的紅色故事,前面的山坡上蒼蔥翠綠,一個個碩大的橘子掛滿枝頭,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此時正是沁園春長沙中描寫的意境,站在主席的雕像前邊,我仿佛聆聽到了青年毛澤東求學時代那郎朗的讀書聲,也體會到了恰同學年少,風華正茂,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昂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的豪情和氣概,青年毛澤東正是有這樣的豪情和理想,多年以后和他的同志們經過浴血奮戰才建立了一個人民當家做主的新中國。
長沙的細雨一直不停,飄飄渺渺,在細雨中下午去了岳麓山,坐落于岳麓山腳下的湖南大學和岳麓書院是我們必須去的地方,剛從紅色教育后的血脈噴張中出來一下子又到了岳麓書院這樣一個充滿了書香氣息和文化底蘊的氛圍中來,心靈一下子靜了下來,歷史的厚重感滄桑感在你的面前一一展開,這座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書院是中國的四大書院之一,從宋代開始創立,很多建筑斑駁陸離,顯示著歷史的痕跡,這里的每一組院落,每一塊石碑,每一枚磚瓦,每一支風荷,都閃爍著時代淬煉的人文精神,現在的胡南大學就是在岳麓書院的基址上擴建并一步步發展到今天。
晚上,去了長沙的五一廣場,這里是展示長沙現代文明的地方,這里燈光璀璨,高樓林立,兩邊的各種小吃和店鋪琳瑯滿目,讓你應接不暇,,廣場上人們摩肩接踵,川流不息,經過了一天緊張的生活人們晚上來到這里小憩休閑,吃吃喝喝,放松身心,各種網紅們必來的打卡地充斥當中,聽著女兒如數家珍的介紹,我如墜夢中,現代化的步伐一日千里,一不小心就會被時代落下。
晚上,去吃了一頓正宗的湘菜,那魚頭的辣味確實夠勁。
第二天,去了長沙有名的寺廟,古開福寺,和其他的善男信女們一樣虔誠的在佛祖前上了香,許了愿,也算是不虛此行。
午飯后,趕往機場,乘坐下午5點的航班向心之所向的家中趕去。
兩天的長沙之行,匆匆而來,匆匆而去,只是領略了長沙的一點皮毛,但是長沙給我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和無窮的遺憾。
長沙,長沙,我還會來。
時間:2023-09-20 作者:校園文學網 來源:校園文學網 關注:
散文推薦
- 煤爐
- 小時候,家里的煤爐是父親精心制作的,結實耐用,外圍還有一圈水箱。把紅薯、土豆塞滿爐膛,爐盤四周再用鐵絲架擺滿了饅頭,烤得外焦里
- 09-20
- 長沙,長沙......
- 對于長沙,因為歷史的緣故心里是有一份特殊的向往的,但是種種原因,一直沒有去過。
- 09-20
- 夕陽悠悠......
- 天高云淡,秋高氣爽,傍晚的天氣,風已經非常涼爽了,沒有了中午的酷熱,夕陽高高的掛著,紅彤彤的,但沒有了灼熱
- 09-20
- 人生路轉
- 這語氣終于讓我感覺到天天上班的日子已經開始倒計時,這些天開始整理工作以來的物品,一些影像隨即在腦中重現。
- 09-20
- 紅塵中的那朵睡蓮
- 居所附近有一條靜靜的西塘河,披著一身殘陽,等待晚風掀開夜幕,睡蓮在一泓秋水中靜臥,赴一場與八月纖塵不染的盟約。
- 09-15
- 我和我的學生們
- 上世紀70年代初期,67屆高中生的我,從農村選調到包頭五七師范學校學習。經過兩年培訓,走上了教師崗位。
- 09-15
- 秋來稻谷香
- 我站在窗前,站在滿眼沉綠紛披的夏日氛圍中,倏忽間就看到秋天了。一葉黃知夏去,一葉落知秋來。秋天,說來就來了。
- 09-15
- 圓滿之旅明月山
- 七月中旬我從上海回到南昌,炎炎夏日二十幾個工作日里,在省出版社同異工作室專業人員的協助下,完成了我的文學作品集《風雨過后》的排
- 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