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在窗前,站在滿眼沉綠紛披的夏日氛圍中,倏忽間就看到秋天了。一葉黃知夏去,一葉落知秋來。秋天,說來就來了。
在我的感知中,鄉村的秋天是豐富的,是懸掛著色彩的,是林立著實實在在的美麗想象的?莺蓴嗯睿沤缎▲B,牧歌煙火,田疇稻浪,瓜棚草垛,斜陽歸人……以它們的樸拙無華,一回回,讓鄉村的秋天漲滿了不可復制的田園美景。
美好的秋光,帶給我們收獲的愉悅,讓我們在暖暖的秋陽下感念著,收獲著,擁有生而為人的恬適心境。秋光,不是聲色犬馬,不是美夢黃粱,它有如一杯含情的暖茶,散發著秋陽浸染后的溫馨和芳香。
忙碌的秋日讓我們感覺實在,心生慰藉。我的家鄉在美麗的花亭湖畔,豐腴的大地有眾多的水庫和塘堰,可謂魚米之鄉。水庫里很少有非常大的鯉魚、鯽魚之類,但溝渠處小魚小蝦的味道卻特別鮮美。即使到現在仍然受到城里食客的青睞,尤其是那些邊葉魚、小黃魚,肉嫩鮮美,營養豐富,更是大受歡迎。在我小時候,還經常能在過年時喝到荷塘里挖出的蓮藕煨的湯,那種濃香,歷久彌新。
我最喜歡的還是村前那一片廣闊的田畈和田畈里長出的稻谷。早年間,家鄉的田畈并不是整齊劃一的格子田,而是一家一戶不規則的小塊田地,不利于集體耕種和機械化耕作。后來,整片整片的田畈進行了改天換地的農田基本建設,規模之大,投入人力之多前所未有。那時,我小學剛畢業,由于家庭原因,我跟隨奶奶一起下放到鄉下生活,也投入到了這場“改造門前畈,建設示范田”的戰斗之中。
改造這種高低不平的水田,當年,沒有機械進行挖運和平整,全憑人海戰術,手挖肩挑。我年紀雖小,身高還沒有挑的畚箕高,勞動時卻絲毫不示弱。當門前畈平整成一塊塊示范田時,我也跟著大伙兒一塊高興。
從那以后,每年的農忙季節或雙搶時段,我都和村人們一起,在這片熱土上勞作,親昵著土地,親昵著莊稼。再以后,我長大成人,離開了這塊生我養我的土地,在京城謀生,便漸漸地把這片田畈給淡忘了。有時,因工作原因,出差偶爾路過家鄉,路過田畈,就會對同事說一聲,這就是我的家鄉。
幾年前,也是一個秋收時節,我因要寫一部關于鄉村振興題材的長篇小說,受中國作家協會選派,到家鄉去定點深入生活。在深入生活期間,一直在鄉下生活的弟弟打來電話說,老家那一畝三分地種了不少紅薯,叫我有時間的話一起去幫忙挖紅薯,也算是一種生活體驗吧!我自從到京城謀生后,就再也沒有干過農活了,也有很多年沒去過弟弟家,這可是一次與那片田畈親密接觸的機會,于是爽快地答應了。
弟弟告訴我,以前村里外出打工的人很多,種莊稼的人越來越少,村里只有一些留守老人和婦女兒童,有些人家的田地很多都撂荒了。只有弟弟家的那一塊地這么多年,一直沒閑著。今年,紅薯大豐收了,便把我叫過去一起幫忙挖紅薯,讓我也分享一下豐收的喜悅。
挖紅薯對我來說,也不是陌生活兒,小時在鄉下跟著奶奶一起干過,但那時是在村后的小山地上,根本就沒在田畈里挖過。門前這一大片田畈如今又被分割成不同面積的小塊,分給各家各戶,栽種的農作物是各種各樣、五花八門。還有一大片承包給了一家林木公司,種了各種不同的樹木。心存疑惑的我,不禁問起自己,好端端的田畈怎么就成這樣了?弟弟看到我不解的神色說,這也是農業生產的一種新變化。至少充分利用了土地,也讓農民享有了自主權。這才解了我心中的疑慮。
前不久,弟弟跟我說,今年水稻長勢喜人,谷粒飽滿,預示著又一個豐收年的到來。我又疑惑地問弟弟,這塊地前幾年不是一直在栽種紅薯嗎?弟弟說,現在我又把紅薯放到后山的旱地去栽種了,那塊地才是種紅薯最好的地。
我恍然大悟,弟弟種地的變化也是鄉村變化的晴雨表。從這種微妙的變化中,我似乎看到了“誰來種地”“種什么地”“怎么種地”“地種什么”等一系列問題,解決了這些問題,糧食安全問題才會迎刃而解,中國人的飯碗也才會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近日,我又回了一趟家鄉。當我再一次駐留在村口時,眼前一亮,滿田畈的稻谷已金黃一片,我深情地呼吸著家鄉清新的空氣,聞到了久違的稻谷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