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戶又鳥難為曲
古人云:“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動于中,故形于聲”。一首好的歌曲,猶如天籟之音,可以極盡耳目視聽之娛,既賞其心,又悅其耳,令人心情愉悅,精神一振。聽完《羅剎海市》這首歌,我卻如鯁在喉,儼然一頭霧水之中,疑惑頓生,不知歌詞所云,第一感覺就是低俗不堪,污染聽覺,絕不是一首好歌。
刀郎的這首《羅剎海市》沒有鮮明的主題,從頭到尾既不是一個完整故事的敘述,又不是啟迪心靈的美妙人生箴言,歌曲自始至終渲染著一種灰暗的色調,似乎在表現著羅剎國里黑白顛倒的場景。這首歌曲歌詞的主干部分看上去是引用和借鑒蒲松齡《聊齋志異》中的一個篇章故事,但是長長的歌詞里只有很少一部分與名著有關,也就是說歌詞里只提到了主人公馬驥以及他流落“羅剎國”的部分簡要描述,但并沒有很好地汲取蒲松齡原著里鞭笞丑惡、弘揚善舉的一面,歌詞對“海市”一部分只字未提,因此歌曲叫《羅剎海市》并不合適。
蒲松齡在《聊齋志異》里對“羅剎海市”故事的敘述是分為兩部分的,其一是馬驥遇風浪流落到黑白顛倒的羅剎國,在以丑為美的地方的所見到的“惡”;其二是馬驥隨別人來到海市,在龍宮里受到了賞識和禮遇,其所見到的“善”。蒲松齡在《羅剎海市》里既諷刺了在這個黑白顛倒、以貌取人、以丑為美的羅剎國里的丑惡現象,又幻想出了理想化的“海市”,贊美了在這里“唯才是舉”的善良舉動,通過對比,真與假、美與丑豁然呈現于讀者的面前。歌曲《羅剎海市》有些“一葉障目”,只是一味而刻意地渲染著所謂的“險惡地”里的美丑不分,而卻無視了原著里還有對“善”和“美”的描述,忽略了這個世上還有“美”和“真”的存在,這就使得該首歌曲的格調走了樣,難以激起人們對美的需求。
《羅剎海市》這首歌曲結構上較雜亂,好像是一個雜貨鋪一樣,什么都往里面放。雖然通篇中融入了中醫知識,諸如“七沖”、“焦海”,還有虛構出的人名、地名,有古代,有現代,有虛幻,有現實,還提到了歐洲哲學家維特根斯坦,那繞口令的句子和索然無味的辭藻堆砌,把聽者繞了進去,云山霧罩,不知所云。“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一首好的歌曲必定是語言美、情感美、聲音美和意蘊美的和諧統一,而這首名為《羅剎海市》的歌曲缺少了語言美和意境美,落入了低俗的圈子里。我們可以看一下同樣是融入中國古典傳統元素的歌曲《青花瓷》,“素胚勾勒出青花筆鋒濃轉淡,瓶身描繪的牡丹一如你初妝,冉冉檀香透過窗心事我了然。宣紙上,走筆至此擱一半,釉色渲染仕女圖韻味被私藏,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你的美一縷飄散,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其詞之美,美在心間。
一首歌曲,因為它動聽的旋律和美妙的歌詞珠聯璧合,就會一下子打動聽眾的心靈,“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雖然說聽眾欣賞的角度不同,口味也不一樣,但是歌曲要弘揚正能量,傳播中國文化好聲音,這個的確是大眾的共識。很難想象,一首主題不鮮明,文字不高雅,引起讀者多個方面誤會解讀的歌詞會是傳唱不衰的好歌!歌壇上,無論是曲高和寡的“陽春白雪”,還是流行街巷的“下里巴人”,在傳播精神文明這一點上應該是一個標準。“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動,故形于聲”,動聽的歌曲不僅能讓人傳唱不息,而且還可以傳遞真善美。
“那馬戶不知道他是一頭驢,那又鳥不知道他是一只雞……”,圍繞著“馬戶”和“又鳥”唱來唱去,不知道歌曲作者究竟在傳遞著什么,表達著什么,但如果一首歌里面沒有了美,沒有了雅,沒有了善,這才是應了歌曲里的那句歌詞,這才“是我們人類根本問題”,正所謂:美有幾許,馬戶又鳥難為曲。
時間:2023-08-30 作者:校園文學網 來源:校園文學網 關注:
散文推薦
- 細雨漂漂......
- 晚上睡覺,不用開空調,甚至也不用電風扇,窗戶還要關上,枕著雨聲,很快便會愜意的睡去,這樣的雨夜,真是太舒服了。
- 08-30
- 馬戶又鳥難為曲
- 古人云:“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動于中,故形于聲”。一首好的歌曲,猶如天籟之音,可以極盡耳目視聽之娛,既賞其心,又悅其耳,令人
- 08-30
- 懷戀小站
- 想起了小站是因為很長時間沒有去過了。每當靜下來,我都會很自然的想起往事,這個留下我孩提時代烙印的小站,總會勾起對往事的回憶,使
- 08-30
- 中元化包
- 昨天早上回去時已九點多了,廚房頂上還在冒煙,父母在屋里忙著煮飯。我感到有點詫異,平時他們六七點就吃了早飯,今天這個時候還在切菜
- 08-30
- 神仙橋
- 重慶市涪陵區青羊鎮青煙洞峽谷中的梨香溪上,有一座始建于清朝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的古橋。
- 08-30
- 青菜服米湯
- 青菜服米湯的事情,想來有些費解,因為粗俗莽撞,出人意料。但是,又覺得有些妙趣,耐人尋味……
- 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