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科學與幻想完美結合的作品 ——讀《海底兩萬里》有感
暑假期間,我讀了19世紀法國科幻小說之父凡爾納的名著《海底兩萬里》。懷著好奇心,我和書中的主人翁探險者生物學家阿龍納斯一起乘坐著“鸚鵡螺號”潛水艇開始了充滿傳奇色彩的海底之旅。
在引人入勝的故事中,我敬佩船長尼摩的冷靜和智慧,他在當時技術還不是很先進的時候能夠制造出奇妙的潛水艇,在極度缺乏空氣的時候,把潛水服儲存罐里剩下的最后一點空氣留給了別人。我也佩服阿龍納斯的勇敢和博學,他在智斗鯊魚和章魚時,碰到危險臨危不懼。但是,最讓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這部小說中作者神奇的想象力和在科學研究基礎上的推理和預言!
凡爾納的《海底兩萬里》中的想象大膽新奇,并以其逼真、生動、美麗如畫令人讀來趣味盎然。小說描述了“鸚鵡螺號” 潛水艇周游太平洋、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極的經過,遇見了許多罕見海底動植物,還有海底洞穴、暗道和遺址等。書中的情節充滿著神奇和想象,描繪的海底世界充滿異國風情和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潛艇發電使用的原材料,都是從海洋的礦藏中獲取,航速可以達到每小時50海里;海底平原美麗的景色在陽光的照耀下呈現出炫目的色彩;采珠場里巨大無比的珠母和大如椰子的珍珠;海底森林生長著高大的木本植物,遍地都是帶有生動花朵的各色珊瑚……讀著讀著,我仿佛也變成了海里的一條魚,和許許多多五彩斑斕的魚一樣遨游在大海里。
凡爾納的《海底兩萬里》不僅想象力十分驚人,而且他在書中借助科學的推理將人類十九世紀的臆想描繪成未來優美的畫卷。小說里所寫的故事,盡管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已不足為奇,但是在凡爾納的時代,人們還沒有發明可以在水下遨游的潛水艇,甚至連電燈都還沒有出現的背景下,就成功的塑造出鸚鵡螺號潛水艇,幻想著在兩萬里的海洋中徜徉。在小說發表二十五年后,人們制造出的真實的潛水艇,與小說描寫的大同小異,作者憑借著對科學的邏輯推理,成功的預言若干年以后發生的事情,這是怎樣的預見力。更重要的是,在跌宕起伏的故事中,作者還告誡人們:科技在讓社會進步的同時,還會帶來亂捕濫殺、破壞生態平衡等問題,這些今天還在困擾著人類的問題,幾百年前就有預言了!
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自古以來,我們的祖先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都充滿著空前的想象力,從盤古開天地到精衛填海,從嫦娥奔月到敦煌飛天……這些神奇的想象不僅體現了人類渴望上天下海、自由翱翔的愿望,而且絕大多數幻想在若干年后都變成了現實,成為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力量源泉。這些方面,可能就是《海底兩萬里》這部名著在我國有著眾多讀者的主要原因吧!
總之,《海底兩萬里》是一部科學與幻想完美結合的偉大作品,書中曲折的情節和對海洋知識的介紹,如潛水艇、潛水服、電的使用等等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科學的發展,預示了人類社會未來的發展趨勢。
并不是每一本科幻小說都像《海底兩萬里》一樣富有強烈的可讀性,凡爾納用他充滿智慧的筆,為我們開啟了豐富的想象空間,在我們這些青少年的心里埋下了熱愛科學、向往探險的種子,啟發人們去探索自然和世界的奧秘,實現人類的偉大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