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基《童年》讀后感600字
【第3篇】
困境是人生最好的導師 ——《童年》讀后感
暑假這一段時間,讀了媽媽給我買的小說《童年》是高爾基寫的。讀完以后,我覺得這是一本非常好的書。它揭露了俄國在沙皇統治時期社會的黑暗,反映了當時人們生活的艱苦。
《童年》是高爾基三部自傳體小說的第一部,講述了阿廖沙的成長故事,記敘了主人公成長、生活的歷程,以一個孩子的獨特視角來審視整個社會及人生,描寫那令人窒息的、充滿可怕景象的狹小天地。
看完書,一個從苦難中長大的孩子浮現在我眼前。外祖父視財如命,主人公因為犯錯而經常被痛打;兩個舅舅為了分家而爭吵,經常打架,這一切給阿廖留下了心靈的陰影。
和阿廖沙的童年比起來,我的童年要比他幸福多了。我有愛我的爸爸媽媽,我有一個溫暖的家,有關心我的老師,有幫助我的同學,寬敞明亮的教室讓我和同學們學習;寬闊干凈的操場讓我和同學們一起玩耍。而阿廖沙呢,只有冷落和欺辱。但是他堅強地活了下去,不屈服地生存了下去,最后成為一代大文豪。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人道主義的社會主義國家中,這里沒有抽人的鞭子,沒有毆打的拳腳,沒有仇恨,沒有貪婪,更沒有層出不窮的暴行和丑事。這里的人是善良,純潔,樂觀的,因而我們的童年是充滿了幸福和快樂的。
從小嬌生慣養的我們,將來會有出息么?我在心里暗暗地問我自己,答案不能肯定,因為有的時候我會勇敢地去面對,但有的時候在困難面前我卻像一只縮頭烏龜一樣去逃避它。當我讀完這本書后,我感到非常慚愧。我應該學習阿廖沙他那堅強、勇敢地精神,用這種精神去克服學習當中的困難,長大以后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
最后我想告訴大家:困境是人生最好的導師。在這本書里,主人公阿廖沙就受這位“導師”的引導下用堅強的腳步走下去。在生活中,我們也理應像阿廖沙一樣,不論遇到了多大的困難,也要堅強地走完成長的道路。
【第4篇】
讀《童年》有感
我們的童年,都是自由、快樂、無拘無束的,也是值得珍藏的美好時光。可是,高爾基的童年無疑是他最悲慘的時光。
小說中的主人公阿廖沙,在三歲時,父親就離世了,之后就跟著母親到了外祖父家。外祖父家是一個令人窒息的家庭。外祖父是一個小染坊主,自私、愛財如命、性格粗暴,他殘暴剝削雇工,放高利貸,可是最后破產了。阿廖沙的兩個舅舅也是同樣的自私、暴燥,整天只是為了分家而爭吵,這種惡劣風氣已經侵入他們孩子的身上。自從阿廖沙可憐的母親改嫁之后,生活過得很不幸福。阿廖沙也飽受折磨。有一次,粗暴的外祖父竟然把阿廖沙打得失去了知覺,結果大病一場。不僅如此,在阿廖沙年齡只有11歲時,就被外祖父殘忍地趕出家門,流落到了社會上……
處在這樣的社會上,阿廖沙的心里蒙上了一層厚厚的陰影,但他并不是因這個而被玷污,因為還有一些正直善良的人在幫助阿廖沙,讓他相信未來會是光明、幸福的。
在阿廖沙的一生中,對他影響最大的是他的外祖母。文中外祖母的形象是俄羅斯最光明、最富有人性的藝術形象之一。她十分善良,而且富有正義感,還助人為樂,讓人覺得她是世上最光明的外祖母。她告訴阿廖沙要相信未來光明會戰勝邪惡的,她還喜歡給阿廖沙講一些優美的故事,她那無私且善良的愛豐富了阿廖沙以前那短短的視野。
外祖母對阿廖沙的愛是永遠的,用她的溫存給了阿廖沙一顆相信光明的種子,真正教給他正直的是老長丁格里戈里,而那個善良、樂觀的“小茨岡”也教會了阿廖沙如何去面對困難,這些人都給阿廖沙很多溫暖與照顧,讓他永遠相信光明。
對比阿廖沙的痛苦經歷,我們要比他幸福的多,所以,我們要向阿廖沙學習,在困難面前,不要退縮,眼看前方,勇敢地去面對。我們以后要做一個勇敢、正直、善良、樂觀的人。
時間:2023-05-12 作者:校園文學網 來源:校園文學網 關注:
讀后感推薦
- 《尋夢環游記》讀書筆記400字
- 主人公米格的曾曾祖父埃克特在年輕時拋棄了家人去追尋他的音樂夢,所以米格的家人們并不喜歡音樂,但米格非常喜歡。
- 05-12
- 《圍城》讀書感悟2000字
- 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有兩座重要的“城”—— 一座是錢鐘書的《圍城》,另一座是沈從文先生的《邊城》
- 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