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基《童年》讀后感600字
【第1篇】
在苦難中怒放的花
——讀高爾基《童年》有感
作為高爾基自傳體三部曲之一,《童年》忠實地記錄了“我”——阿列克謝在外祖父家的生活。讀時仿佛有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在我眼前穿梭著,上演著一幕幕悲哀而又生動的劇。
令我最感慨的,不是“我”,而是那風趣善良卻逆來順受的外祖母。我喜愛她的風趣,贊美她的善良,驚嘆她的勇敢,卻又因她的軟弱而暗自嘆息。她愛她的家人,她曾在外祖父手下救下重傷的“我”,會給“我”講她并不美好的人生故事,然而這樣一個堅強勇敢的人為了信仰卻在丈夫暴力面前一聲不吭。她虔誠,卻有些過了頭。善良,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則是愚蠢。
突然想起一句話:“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發現生活的真相后,仍然熱愛生活。”外祖母盡管淪為乞丐,被家暴,兒女不合,卻依然會笑對生活,會樂觀地迎接每一天,會直面風風雨雨,依然會以一顆純真的心善待這個世界。磨難就像風雨,捶打著她,也堅韌著她,而她,就是風雨里怒放的那朵花!
歷史上,我最佩服的是一代文豪蘇東坡的人生態度:積極,曠達,樂觀。“誰怕,一裝煙雨任平生” 是蘇東坡最好的人生寫照。三起三落,哪怕落到谷底也不曾氣餒。他不似陶淵明,仕途失落便沉浸在精神的桃花源,而是抱著“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態主動為人民做實事。他帶領人民開墾荒田,興修水利,制造兵器,甚至發明美食。流傳甚廣的便是“東坡肉”——
有次,他發現黃州豬肉味美卻無人問津便自己親自烹制了一道菜,名曰“東坡肉”,并即興作了一首打油詩——《食豬肉詩》。此詩傳開,人們紛紛搶購豬肉,感嘆其味美,“東坡肉”從此便名揚天下。在逆境中的蘇東坡有一顆堅定的心,將苦趣化為樂趣,將本應苦難的日子過出了香味兒。
磨難是風雨,風雨過后便是彩虹,風雨過后中盛開的花會更加堅韌。你現在所受的苦它足以使你成為一朵堅韌的花。
如今的我們,可能并不知道真正的苦難是什么滋味。然而這并不妨礙我們立志做一個堅強的人:沒有風雨,如何綻放?沒有磨難,何談堅強?
愿我們都像那朵在磨難中怒放的花,直面風雨,堅強樂觀,積蓄力量,耀眼地綻放。
【第2篇】
讀《童年》有感
人的一生有無數次機遇,它們像一個個寶盒,充滿了未知。打開它們,就會獲得或多或少的“寶藏”或者噩運,影響著我們的未來。而擁有最多寶藏的盒子,無疑存在于童年中。
——題記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不管是快樂的,還是令人厭煩的,它都會使我們一生難以忘懷。童年反映了我們兒時的喜怒哀樂,我想這些喜怒哀樂早已在我們幼小、純潔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痕跡,令人難以忘懷。高爾基的《童年》描寫的就是一位名為阿廖沙的孩子的童年。
那么,《童年》的小主人公阿廖沙又有著怎樣令人感慨的童年呢?讀過童年的都知道,《童年》講述的是主人公阿廖沙在父親死去后,隨母親在外祖父家中度過的艱難歲月。
阿廖沙在幼年時,父親就永遠離開了他,使得他的童年從一開始就顯得孤獨殘缺。在外祖父家中,兩個舅舅經常為爭奪家產而爭吵打架,明爭暗斗,外祖父也對女兒的到來視而不見。他們在生活瑣事上的自私、貪婪都讓年幼的阿廖沙看在眼里。幸好仍有善良溫柔的外祖母陪伴在阿廖沙的身邊,給他講優美的童話。這種現實生活的善與惡、愛與恨交織在一起,在阿廖沙心底刻下深深的印痕。
人之初,性本善,兒童的心靈思想都是天真無邪的。童年是每個人漫漫人生的開端,在這其中平常的人和事都會影響其成長。如果受到好的影響,那么會一生受用,反之,則會讓人喪失目標、困惑迷茫。這就像一個人做某件事,如果連開頭的把握不好,那么后面又怎會很好的繼續下去呢?
阿廖沙在外祖父家中的這些歲月,他接觸了小市民的社會生活,這個階層的人所作所為都那么的令人不堪,甚至令人厭惡。然而,阿廖沙單純的心靈并未被這些消極的態度所同化,他始終保持著自己高尚的思想,這種思想貫穿了他的一生,體現了他所有的內在美。阿廖沙的童年就是如此,讓人不由得在同情他的同時也由衷的對他產生一種敬佩之情。阿廖沙也是憑著這高尚的思想,在屬于他的獨特環境中成長起來的。
童年就是這樣一個擁有無數驚喜“寶盒”的地方。而蘊含其中的究竟是寶藏還是糟粕,就要看我們如何使用它了。當我們感到迷茫時,不妨回想一下,它是以怎樣的姿態呈現在大家面前的呢?
時間:2023-05-12 作者:校園文學網 來源:校園文學網 關注:
讀后感推薦
- 《尋夢環游記》讀書筆記400字
- 主人公米格的曾曾祖父埃克特在年輕時拋棄了家人去追尋他的音樂夢,所以米格的家人們并不喜歡音樂,但米格非常喜歡。
- 05-12
- 《圍城》讀書感悟2000字
- 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有兩座重要的“城”—— 一座是錢鐘書的《圍城》,另一座是沈從文先生的《邊城》
- 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