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樣的人是“聰明人”
理性層面,聰明人總能在各種各樣未知的領域中,快速抓住重點并做出決策,并通過不同的觸角把握趨勢的走向。同時,他們還能帶領團隊在正確的道路上有所建樹。
感性層面,聰明人往往內心強大,他們擁有良好的心態,可以快速調整自我,適應不同的環境。
同時,聰明或者說擁有大智慧的人,更看重自我評價,而非外界的贊美或批評。這也使得他們能夠坦誠直面問題,迎難而上。
在說明辨別聰明人的標準之前,我們先更正三個辨別的錯誤認識。
1、具有特定領域的專業知識不代表聰明
比如一個下水道工人和一個挖掘機工人,各自都是行業的老手,哪個更聰明呢?這就不好說了。所以分辨聰明人的標準不應該是針對特定領域的,而應該有更大普適性。
2、學歷高不等于聰明
一個本科生和一個博士生哪個更聰明呢?這也不好說,說不定本科生本科期間就做出了不錯的科研成果,但是畢業后直接工作了,那他一定比博士生笨或者聰明嗎?說不準。
3、出身好不等于聰明
我周圍有一些名校出身的朋友,清華北大、國外知名高校的都有,但也不乏普通高校畢業的朋友,學校環境對于一個學生的成長影響很大,但并非絕對因素。同樣,一流高校畢業的學生并不一定就是聰明的。
那么,通過什么來辨別聰明人呢?以下這六個標準將會對你有一些幫助,希望你可以快速找到聰明人。
1自我認知過程中的學習能力
這里提一個概念——元認知能力。本質上,它是個體自我認知過程的自我覺察、自我反省、自我評價與自我調節。
具有較強元認知能力的人,通常表現是學習能力很強,因為他們對于自己的認知和學習過程很了解,能夠在快速地自我思考后,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
同時,他們對自己的認知能力有較強的管控力,懂得利用已有知識框架,合理調節新知識的攝入,能夠快速把新知識融入到已有的知識體系中。
用喬布斯的話說,就是把劃出的知識點連接起來,元認知能力強的人連得特別快。
2邏輯性的思維跳躍能力
我們的一般交流過程,通常是先講A,再講B,再講C,再講D。
但我發覺,一些聰明人聊天的時候,通常不是一步一步走,而是跳躍式的,也就是先講A,再講D,再講F,再講J......
這種ADFJ的交談方式,和前面ABCD的交談方式,在邏輯順序上是一樣的,不是隨機的思維跳躍。而是一些中間的步驟,因為交談雙方都已經提前想到,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就心照不宣了,所以不需要每一步都說到,直接跳到下一步就好。
3好奇心
其實,前面提到的元認知能力和思維跳躍能力,都屬于“聰明”的下層建筑,而最能直觀體現一個人是否聰明的標準,是好奇心。
一個聰明人,通常是對生活中各種事情充滿廣泛的好奇心,也正是這種好奇,讓他有更多的機會獲得新知識。
“好奇心”和“聰明程度”有點像雞和蛋的問題。
一個人的學習能力再強,如果好奇心不夠,那他也不會去了解各種新東西;而如果一個人缺乏對事物的廣泛了解,他也很難看到那些自己不理解的東西,也就不容易產生較強的好奇心。
用蘇格拉底的話說,“我唯一知道的事,就是我一無所知。”
4用簡單的語言解釋復雜問題的能力
我們經常能在知乎等網絡社區,看到一些專業人士解釋專業性問題,他們會很熱心地花很多時間講問題背后的原理,列出各種公式、推導過程和專業術語,自己解答得很辛苦,但讀者大多沒看懂,結果雙方都不開心。
一邊是:“我都花了這么多功夫你們怎么還是聽不懂”;另一邊是:“你講了這么一大堆不明覺厲,但我還是不懂”。
而我接觸到的一些很聰明的人,很多都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有深入研究。這些聰明人的共同特點是在解釋專業問題時,會刻意避免別人可能聽不懂的大詞、黑話和專業用語。
一個人刻意選用簡單的語言解釋問題,首先能說明說話的人懂得換位思考,能夠從對方角度分析和評價自己的表達;
其次,很多專業用語更多是專家直接溝通的工具,當你面對的聽眾不是專家時,用這些工具“偷懶”可能不太妥當。
知乎上一些比較有名的心理學、統計學、健身等專業領域的用戶,解答問題時通常都有這樣的能力。
5敢于接納不同觀點
這條標準具體表現在這幾個方面。比如,對自己不了解的領域少發表觀點;能夠接納不同的觀點,甚至完全相反的觀點,這其實也是一種換位思考能力。
最重要的是,不迷信、不執迷不悟,當新的信息和證據證明自己原有觀點錯誤時,能夠快速吸收正確的觀點。
這幾點說起來不難,但真正做起來的時候真的不簡單,因為涉及到情商、面子等社交屬性。
6善良愿意成就別人
一個人對別人是否善良,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標準。當然準確來說,善良并不代表聰明,聰明的壞人多了去了。
但是,“好人”和“壞人”是很主觀的判斷。通常情況下,每個人在自己心中都是好人,連恐怖分子都不把自己當壞人。
所以我說的善良,其實是對于別人的態度,就是是否能夠通過分享、輔導、以身作則等方式,來幫助別人改善和提高,達成共贏的局面。幫助別人、懂得分享,這一點非常困難。
最后的結論就是:
一個聰明人,是有著強大的學習能力、思維跳躍能力,時刻保持好奇心,能用簡單的語言解釋復雜的問題,理性對待外部觀點,懂得分享、愿意成就別人。
時間:2025-06-16 作者:校園文學網 來源:校園文學網 關注:
隨筆推薦
- 學習語文要“三抓”
- 語感就是對語言的一種感知和直覺,學習語文就要求對語言有較強的感知能力,細心的體會及語言結構等,培養語感能力。
- 06-16
- 什么樣的人是“聰明人”
- 理性層面,聰明人總能在各種各樣未知的領域中,快速抓住重點并做出決策,并通過不同的觸角把握趨勢的走向。同時,他們還能帶領團隊在正
- 06-16
- 亡靈的悲鳴
- 淚水劃過臉龐,落地之處盛開出血色的彼岸花。熟悉的詭異聲音從耳邊響起,宛如來自地獄的魅惑之音,音詛咒之音
- 06-13
- 胡適的母親
- 胡適的母親既是他的慈母又是嚴父。胡適做錯了事,她的母親教育他有個特點,就是從不當著眾人的面教育孩子。
- 06-13
- 智慧到底是什么意思
- 智指一切可以憑智商獲得的知識。比如智商高的人,通過努力獲得高學歷,這是讀書能力強。
- 06-13
- 如何來增強記憶
- 讓孩子如何來增強記憶,非常適合學生用來記憶數學公式,以及課文內容等。
- 06-13
- 怎樣才能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呢?
- 未來社會是競爭的社會,也是高效者生存的社會,所以父母要從小培養孩子的效率意識,讓他切實體會到高效帶來的好處。
- 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