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地游,“憶”凋零
十八載,七十二個春秋。足夠一個穿著開襠褲的小男孩,長成一個棒小伙;足夠一個嚶嚶學語的毛丫頭,出落成一個亭亭玉立的大姑娘;足夠一顆剛播下的種子,長成一棵偉岸挺拔的參天大樹。而之于我,卻只是一個輪回,一個意想不到的、事前毫無征兆的輪回。
十八年前,我沒有留下。十八年后的當下,未來的路會走向何方,也未可知。
這十八年,發生了太多的事,相遇了太多的人,也失去了太多美好。我也從孑然一身,到如今有了家室,從一個青蔥懵懂的青年,蹉跎成一個油膩的大叔。歲月在我臉上鐫刻下傷痕,教給我很多入世的道理,卻也帶走了我很多的純真和快樂。這里面,就包括一個又一個的夢境。
念舊的人,總會被歲月所遺棄。不幸的是,我就在此類。再次故地重游,我最想去的不是什么名勝古跡、旅游勝地,而是十八年前矮身棲居的一所民房。雖然曾經只有半載的時光,帶給我的也多是痛苦、遺憾、淚水,且很少有歡樂,但我還是最想去走一走、看一看。
只是十八年,之于我真的是太長了,這其中又發生了太多太多的事情,隔絕了太多太多的訊息,長到已經讓我的記憶模糊。時光的飛速流逝,讓山川變了模樣;歲月的無情消磨,更讓我忘卻了來時的路徑。
又或許,人總是在潛意識里選擇性的遺忘。對于別人的過錯,我們總愛耿耿于懷,對于自己的過失,總是喜歡輕描淡寫;對于曾經的快樂、初識的美好,總是記憶猶新,對于生活的傷痕、扎心的疼痛,總會不經意間遺忘在角落,讓塵埃逐漸落滿,只到了無痕跡,再也無從想起。
十八年前的經歷,真的說不上快樂,甚至滴血的傷口也是在后來的歲月里,隨著時間的流逝,瑣事的填滿,才慢慢愈合。所以對曾經的地方,我真的已經一片模糊,忘記了具體的名字、具體的道路,只依稀的記得有一片一片低矮的民房,挨著一條還算寬闊的河,離它不遠的地方,是這個城市,乃至全國最核心的科技區。
曾經一起暫住的人,也隨著時過境遷,早已不再聯系,現在都不知身在何處。因此,我也無從問起。最后,只能憑著記憶,找到當時經常光顧的書店,所幸它還在原地默默佇立,只是到了相見時,也已經不是當初的模樣。
至于記憶中的民居,也都被成片的精致樓房所代替,我專程而去,置身之中,感到的只是迷茫,毫無方向,失落又陌生。
這便是我周日下午的生活,跑了一趟故地,卻好似什么也沒有做過。遠不如上午三游南鑼鼓巷,找到那位堅守初心的女子,買了兩套真實的“文字”。一套送給遠方的故友,一套留給自己,我想樸實的光和熱,總會在以后的一段日子里,在我閑暇的時候、百無聊賴的時候,甚至深深的午夜,給我的生活留下些許的慰藉。
人漸老,夢漸小。現在的我,愈發感覺讓生活簡單一點、腳步慢一點、隨意一點,甚至傻一點、木訥一點,挺好。半點也無年少時的輕狂,當年“揮斥方遒、激揚文字”的意氣風發,現在想來,只剩莞爾一笑。默默的承認,那時的自己,真傻。
該干的干好,該念的隨意去念,余下,還有挺長的路要走,生活也遠未到盡頭,總需要一些希望和期冀。雖然它們都很渺茫,看不清具體的模樣,想抓也只有向空氣中揮手,但人跟咸魚,總是要有一點點的區別,不是嗎?
放下執念,如此簡單,挺好。
時間:2023-07-18 作者:校園文學網 來源:校園文學網 關注:
散文推薦
- 三叔
- 曾經,三叔是做夢也沒有想到他能夠活的這么長的。現在三叔已經九十二歲了。那是怎么樣一種歲月啊。
- 07-18
- 故地游,“憶”凋零
- 十八載,七十二個春秋。足夠一個穿著開襠褲的小男孩,長成一個棒小伙;足夠一個嚶嚶學語的毛丫頭,出落成一個亭亭玉立的大姑娘
- 07-18
- 青春的田野
- 一群退休的老農機,故地重游。
我們來到熟悉的田野 - 07-11
- 小睡
- 進入夏季,白天的時間越來越長,中午需要小睡一覺,整個下午才不至于昏昏欲睡。
- 07-11
- 赤水河的酒
- 早就想去赤水河畔走一走,聽說那里有美酒。一個喝了大半輩子酒的資深喝酒人,對赤水河的認知還停留在書本層面
- 07-11
- 關于日本人
- 最近一兩年,在微信上常常聽到關于日本風情街以及日本人學校的話題。
- 07-11
- 開元兄你走好
- 我們隊里的胡開元走了,是我媽打電話告訴我的。胡開元是我們本隊的,現在叫本組了。他的走使我猛地想起很多很多的發生在他身上的難忘舊
-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