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節,孩子們放假,鬧著要帶他們出去玩,天氣炎熱,去哪里都不方便,在城市鋼筋混凝土森林里呆久了,突然想去一個相對安靜一點的地方避暑,于是想起去山里的寺廟坐坐,好久沒有去了。
一大早,晨風中帶著孩子們,帶著一顆遠去的童心,騎自行車慢慢悠悠去了仲愷區幸福村護法寺,沿著鄉道YE31直走,就在幸福小學旁邊。兩條丘陵山脈夾一狹長地帶,是一個蔬菜種植基地,民風樸實,很寧靜的一個地方。
寺廟已做完早課,因為兒童節,學校放假,有幾個附近鄉村的小朋友也在寺廟前面玩,大殿里一男一女在虔誠祈禱什么,好像是一對母子,但住持師傅說,是一對情侶,女的大男的15歲,女人顯老,看起來像母子,凡事講究機緣,機緣巧合,愛情沒有年齡。
孩子們跟其他幾個孩子在前面草坪玩,師傅和我在喝茶,不經意間,不知道什么時候,頭頂飛來了一群蝴蝶,在客堂翩翩起舞,五顏六色,煞是好看,其中三只大的蝴蝶好像在爭論什么,我知道,又是莊周兄、梁山伯兄與英臺妹妹三人在鏘鏘三人行PK。其他蝶兒在圍觀聆聽,隱隱約約中仿佛還聽見一個很溫婉童聲在吟唱著那首《忘川河上》:“日出日落,月圓月缺,花開花謝,三生石上,又見君來;天涯之大,不過覆掌,歲月漫長,彈指一間。”
彈指一間,一杯茶的功夫,童年已經遠離,一去不復返。
繼續沿著鄉道YE31前走,繞過水庫,穿梭在崇山峻嶺之間,約十多公里,到達南樓觀寺。一個微型寺廟。顧名思義,南樓觀,以前是一個道觀,清末民初成了寺廟,這與其他地方的一些道觀后來成為了寺廟一樣。
崇山峻嶺中的南樓觀寺很美,云霧繚繞,很寧靜。深山藏古寺,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山色絢爛,傾瀉一床,如癡如醉,何其脈脈。一種無法言說的美。克羅齊認為,美只存在于彼岸世界,不可能存在于現實生活,即便存在,也不過是曇花一現,是彼岸之美的遺棄物。但我覺得,眼前這空谷幽蘭,不正是一種美的享受嗎?大美無言。
旁邊有一座以前的道士塔,后來變成了彌勒塔,也就是慈氏塔,規模不大。彌勒,梵文Maitreya,音譯彌勒,意譯為慈氏、慈禧,如同須彌山,梵名Sumeru,音譯作須彌山,意譯作妙高山、善積山,等等,武則天的全稱是“武周慈氏越古金輪圣神則天”,慣稱武則天,而慈禧太后,慣稱老佛爺,他們都自稱自己是彌勒下生,代表天意。
洞庭湖旁邊也有一座巨大的慈氏塔(彌勒塔)。據說,岳陽是浮在洞庭湖邊的一塊木筏,慈氏塔就是那撐筏的竹竿。竹竿撐筏筏不動,月輪穿湖水無痕,秋風任急境常靜,花落雖頻意自閑。那年秋天,走過洞庭湖,突然想起那句詩:“三過岳陽人不識,朗吟飛過洞庭湖。”
觀寺左側不遠一小溪,有一瀑布從山頂下來,師傅說,以前瀑布下來匯集的小溪水很清甜,可以直接飲用,最近些年,由于山上種了太多的桉樹,水質變了,雖然說“月是故鄉明,水是家鄉甜”,但現在小溪的水不拿來直接飲用了。
瀑布雖小,落差也不大,小溪的水現在不拿來直接飲用了,站在小溪旁邊,感嘆童心也如同眼前這小瀑布,雖然小小,千巖萬壑不辭勞,遠看方知出處高。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
風帶童心穿云嶺,穿梭在崇山峻嶺之間,一瓣心香,帶我穿越回到天真爛漫童年。一路涼風,零珠碎玉,繁花璀璨,心若夏荷。風度童心,云度童心,風度,風度,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