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浮沉,我獨我 ——《紅樓夢》讀后感
初讀紅樓,悲嘆于寶黛的凄慘愛情。再讀紅樓,感傷于黛玉的凋零一生。黛玉是孤獨的,也是獨一無二的。
與朋友聊起黛玉,她們大多數人都不喜歡黛玉,她們認為她矯情,認為她總是無病呻吟,認為她根本不懂變通。可是,真的這樣嗎?記得黛玉剛入府時,便會處處留心,生怕被別人笑話,而故作矯情的人是根本不會意識到這一點的。當賈母一開始問她可曾讀過書時,黛玉回答道:“只剛讀了《四書》。”可當她聽完賈母說姐妹們不過是認得幾個字而已后,再回答寶玉問題時已經變成了:“‘不曾讀,只上一年學,些須認得幾個字。”連這個細節之處黛玉都能夠注意到,可見黛玉不是不懂變通,不懂圓滑之理的。
的確,有時黛玉說話刻薄,不像寶釵那般討人歡喜,她也不會像寶釵那般在別的姐妹出現困難時立即出現,可是這才是黛玉啊。黛玉在大觀園里呆了那么久,怎么可能不懂人情世故,怎么可能不知道像寶釵那樣會討人歡喜。可黛玉的可貴之處就在這里,明知世故而不世故,在這世事浮沉中,保持著自我。她有她自己的世界,獨自歡喜與悲傷著自己的風花雪月,為花落而泣,為流水而傷,別人不在乎的一切她都能在意。
黛玉葬花的那一刻,我覺得黛玉就是天上那不染塵俗的仙子,因為只有她會想起將落花埋在土里,一個她認為最干凈的圣地,看似簡單的舉動又有幾人能想到呢?寶釵事無巨細,體貼圓滑,但我并不喜歡她。明明全書寫她好的細節也不少,可我記得最清楚的卻是寶釵在偷聽紅玉對話后為怕被發現,竟說出:”顰兒,我看你往那里藏?“這樣的話語。且不論她這樣做是有心還是無意,但我可以清晰的知道,如果是黛玉她一定不會這樣做,她也不屑于這樣做。不是她蠢,而是她天性如此,就是那樣的高潔,根本不會去多加在乎別人的眼光。
一直很喜歡一句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用在黛玉身上正合適,在環境復雜的大觀園里,黛玉卻從來沒有改變過自己。沒有父母依靠,獨自出門在外,那最需要變得圓滑去討賈府人歡心的就是她,可偏偏不是她。她該哭就哭,該說就說,敢愛敢恨,簡單純粹,而這,就是我喜歡的黛玉。
黛玉不是一個冷血的人,她不僅才思敏捷,還能在大家都不怎么愿意教香菱作詩時答應教她作詩,并且能不厭其煩地不斷指導。可以說,寶釵做的事,大家基本上都能看到,但是,黛玉做的事,她不會去在意做這件事我能得到多少,別人能不能看到,她只是很單純的在做她喜歡的事,保持著自我。
以前的我以為我喜歡黛玉不喜寶釵,是因為黛玉是全書的女主角。后來才發現并不是,我就是單純的欣賞與喜歡她這個人,她的性格,她的喜悲,她的才思,她的愛情.......看到她死前火燒詩稿,手帕時,不知為何,我竟有了一種感同身受,與她一同恨寶玉,與她一同絕望。
或許這才是我喜歡黛玉的原因,在她的身上我看到了自己未來的輪廓。不拖不欠,所有感傷都表露,所有歡喜都分享,不顧結果,簡單純粹。在所有復雜瑣碎中,始終保持自我,真好。
生而為人,就要恣意灑脫,何苦為世俗所擾,丟失自我。就要世事浮沉,我獨我!
時間:2023-05-16 作者:校園文學網 來源:校園文學網 關注:
讀后感推薦
- 西游記讀書感悟700字
- 《西游記》真不愧是我國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它的受眾面真是廣,可以說婦孺皆知,人人都喜歡。
- 05-16
- 《詩經》讀后感600字
- “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在暑假的閑暇時光里,我讀了《詩經》這本書。
- 05-15
- 《永遠追隨》讀后感700字
- 今年暑假,我又重溫了我最喜歡的電影《戰狼2》,里面激烈的戰爭場面,讓我熱血沸騰,這使我對革命戰爭的故事充滿了好奇心
- 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