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碧輝煌的宴會大廳,柔軟舒適的鮮紅地毯,嬌艷欲滴的名貴鮮花,在散發著曖昧的燈光下的華麗水晶燈的照耀下,柔和的薩克斯曲混雜著鋼琴的曼妙琴音,還有那出自名家之手的精美的食物和來自法國波爾多的名貴紅酒;這些無一不彰顯著宴會主人的身份和地位。此時的蓋茨比意氣風發,在寸土寸金的長島買下一棟大別墅,整夜整夜的開著豪華宴會,在他們眼中他是一名身價不菲的大富豪、是舉止優雅的貴族。然而這一切不過是為了引起他的初戀情人黛西的注意。這是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筆下《了不起的蓋茨比》,一部真實反映20世紀20年代美國人對金錢的觀念的小說,這對于生活在拜金主義盛行的當下的我們如何樹立正確的金錢觀有著很大的借鑒意義。
對金錢,要取之有道,用正當合法的手段賺錢。那時的美國實行禁酒令,酒是違禁品,但因其巨大的市場和昂貴的價格催生了一個新的產業鏈,販酒。小說中的蓋茨比為了挽回已經失去的愛情,違反法律,通過販酒賺了一大筆錢后,將自己包裝成一名出身貴族的富商,但這個謊言最終卻被黛西的丈夫湯姆所拆穿,沒有一個人會對通過犯罪賺錢的人懷有尊敬之心,所以黛西對蓋茨比的看法開始改變,悲劇也由此發生。回歸現實,多少人為了財富毫無底線,出賣靈魂,乃至觸碰法律紅線,詐騙、涉黑、貪腐等問題層出不窮,例子更是不勝枚舉,等到東窗事發,悔之已晚。翻開史冊,從春秋戰國時期的范蠡到明朝的沈萬三,從晚清的王熾到現代的陳嘉庚、李嘉誠、霍英東……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只有站在國家和人民的立場上,為國家謀富強,為人民謀幸福,才能獲得國家和人民的力量,走在時代前列。改革開放后,靠著“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政策,許多愛國商人抓住機遇,發了財,致了富。但他們發財不忘國家,致富不忘相鄰。報效祖國,回報社會,帶領鄉親奔小康,受到人民的高度贊揚,這些生財有道的君子是值得我們永遠學習的。
同樣,對金錢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把錢用在最需要的地方,用于做最有意義的事。小說中的蓋茨比在有了錢之后,買豪宅,坐豪車,夜夜笙歌,生活奢華。但這些卻無法給他帶來快樂,只有在看見黛西,想到當年一窮二白卻擁有愛情的生活才能給他些許快樂,我想這可能也是他不顧一切去追求黛西,最終肯為她頂罪入獄的原因吧。反觀當下享樂主義盛行,提前消費的理念大有市場,年輕人多崇尚小資情調,買東西不買對的只買貴的似乎已然是一種風潮,對自己的經濟情況不進行客觀分析,盲目購買奢侈品的行為屢見不鮮。把每一分錢用在刀刃上,用最多的時間來提升自己,擁有這些品質的人里有“石油大王”、有創造了微軟帝國的比爾、有掌握財富鑰匙的“股神”……
正確的金錢觀,指導我們理性地對待金錢,通過合乎道德與法律的正當途徑掙錢,把錢用到利于國家,他人的有益的地方,用到有利于自己發展,實現人生價值的地方.樹立正確的金錢觀,我們的靈魂更純潔,道德更高尚,境界和智慧都能上一個層次。蓋茨比正因為缺失正確的金錢觀的指引而走向毀滅,立足于時代背景更復雜,社會誘惑更巨大的現代的我們,要吸取教訓,樹立正確的金錢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