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含深情地水墨書寫
至此中國共產黨建黨103周年之際,身處中國共產黨誕生地上海的我,浮想聯翩、百感交集。作為曾經的中學美術教育工作者,此時讓我想起著名畫家周思聰創作的國畫作品《人民和總理》,作品情景交融、大氣磅礴。當初我在美術雜志上欣賞到這幅作品時,心靈產生強烈震撼。記得當初我還將它制作成幻燈片,并在美術課堂教學作品欣賞中,增加了對《人民和總理》的介紹和解析。雖然之前周思聰的名字如雷貫耳,然而在我的潛意識里,一直以為作者是一位男性畫家,當看過她的簡歷和照片后,才對她有了深刻認識和了解。特別是看過對她的全面報道和極高評價后,對她更是仰慕有加、崇拜不以。
中國畫《人民和總理》分別參加1979年慶祝建國30周年全國美展和北京市美展,均獲一等獎。《人民和總理》是周思聰此前以表現周總理為題材的多幅創作的繼續,也是她自己人物畫創作上的一個突破,達到高度成熟的境地,該畫作在中國現代人物畫的創作中,是一幅里程碑式的作品,具有重要的藝術影響力。
周思聰《人民和總理》 中國畫 151×217.5cm 1979年 中國美術館藏。畫面描述了在1966年河北邢臺發生地震后,周恩來總理在第一時間趕到災區視察,與父老鄉親在一起共同面對災情的動人情景。人民的周總理僅表現為普通人民中的一員,他在地震后的廢墟旁,親切地攙扶著一位白發的老婦人的手。總理周邊圍攏了許多鄉親,男女老少的表情凝重,悲痛、期盼的眼神催人淚下。
1966年3月8日清晨,河北省邢臺市隆堯縣境內發生了6.8級強烈地震。在隨后的21天時間里,邢臺地區共發生了5次以上6級地震,其間,地震強度甚至達到了7.2級。
地震發生后,黨中央對此十分重視,于地震發生當天的3小時后,在國務院的指揮下,先頭救災部隊便抵達災區投入到救災工作中。周恩來總理在地震發生的第二天便親臨災區視察慰問,其間三訪災區,對救災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向災區群眾發出了“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發展生產、重建家園”的鄭重號召,極大地鼓舞了人民群眾戰勝自然災害的信心。此次地震中,以中國共產黨為核心的中央政府展現了對人民群眾生命安危的高度關切和責任擔當。
周思聰創作的《人民和總理》是反映這一歷史事件的優秀作品。藝術家運用現實主義的表現手法和淋漓盡致的水墨造型,通過遠近有別、張弛有度的畫面構圖,呈現了周總理在邢臺震區深入基層視察災情、慰問災民、鼓舞群眾戰勝困難的感人場景。在畫面左上方,周總理攙扶著一位白發老人,眼神中充滿了對人民遭遇不幸的悲憫之情。在總理周圍,聚集著聞訊而來的當地群眾,他們或帶著剛經歷災害的悲痛,或飽含著見到總理時的激動與期盼,形態各異的人物構成了豐富的畫面內容。在人群四周的環境中,藝術家巧妙地運用大面積的留白,結合筆墨線條下虛實濃淡的對比,描繪了地震之后一片斷壁殘垣的景象。這種強烈的對比不僅使得畫面富有極強的表現力和節奏感,同時突出了人物群像和繪畫主題。
藝術家能夠描繪并展現出這幅極富感染力和藝術表現力的畫面,得益于她繼承了“重寫生、關心人生和民族命運”的現實主義精神。在創作之初,周思聰走訪了當年周總理慰問過的隆堯縣等地區,并在了解和還原歷史事實的基礎上積累了大量速寫素材。藝術家通過自己的所見所感,最終在創作中采用突破性的構圖——將總理置于人民群眾中,描繪出一幅“人民總理愛人民,人民總理人民愛”的動人場景。這件作品不僅為人物畫的創作打開了一片新的天地,更展現了共產黨人心系民眾,和人民同甘苦、共命運的魚水之情,同時也是黨領導人民共克時艱、戰勝困難的歷史見證。
作為一位現實主義畫家,周思聰的《人民和總理》、《清潔工人的懷念》、《礦工圖》、《遺孤》、《人間地獄》等作品都反映了民眾疾苦。周思聰的藝術歷程幾經變化,從對于歷史題材、英雄人物的塑造到對形式的探索、個性自由的強調,最終歸于傳統題材的生活化表達。
蔣兆和《流民圖》無疑是20世紀中國畫的里程碑,但若論到能夠代表新中國成立以來現實主義新高度的作品, 則當首推周思聰的《人民和總理》。蔣兆和《流民圖》凸顯了凝重的時代感及對生活的關注,他以寫實的畫風、樸素的筆墨開辟了現代人物畫的現實主義道路。而周思聰的《人民和總理》在承接蔣氏現實主義精神的道路上,融入更多"筆墨當隨時代"的理念,更突出了中國畫筆墨的靈性與當代審美價值。周思聰在《人民和總理》的創作中,不僅打破了中國畫構圖、筆墨與寫實人物造型、精神和諧表達的藩籬,而且把人性悲憫的情懷發揮到淋漓盡致,從而達到了藝術技巧與深刻思想完美結合的高度。周思聰的《人民與總理》突破了以往領袖人物畫的模式,領袖并沒有被放置在眾人之前。該作品榮獲慶祝建國30周年全國美展獲一等獎,并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周思聰,中國著名女畫家。河北寧河人。1955 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附屬中學,1958 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曾得到李可染、蔣兆和、葉淺予、劉凌倉、李苦禪、郭味蕖等諸位名師指點,1963年畢業后分配到北京中國畫院(今北京畫院),為北京畫院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周思聰受過嚴格的藝術訓練,擅長水墨人物畫,兼及花卉,偶作山水。造型能力強,早期作品帶有一定的情節性,筆墨清新、灑脫,富有表現力。自80年代起,她又致力于自身畫風的變革與探索,在作品中引入西方現代藝術表現形式,同時對筆墨加以提煉和強化,使之更為精練,并富有意趣。代表作有《礦工圖》組畫、《高原風情畫》組畫、《荷之系列》等。另外,她還長于油畫,多表現人物風情。出版有《盧沉、周思聰作品集》、《坑夫圖——周思聰畫集》、《周思聰畫人體》、《周思聰水墨畫》、《周思聰畫集》等。 代表作品中國畫《萬壽山一角》1959 年獲第七屆世界青年聯歡節銀質獎章,《人民和總理》獲1979年建國30周年全國美展一等獎。1985年創作《正午》獲第6屆全國美展銅獎。
吳冠中評價說:“(周思聰)是個真正的藝術家,她的藝術和人品在中國都是一流的。”曾聽人說,“周思聰是自李清照以來,中國最偉大的女藝術家。”在不少人看來,這個評價未免太高,周思聰和李清照怎能相比?但不可否認的是,周思聰這位杰出的女性藝術家,帶給我們最美的感知和享受,是確實存在且獨特細致的。周思聰先生的確給我們創造并且留下了許多藝術珍品和思考。
然而造物忌才,蒼天不公!中國歷史上最杰出的人物畫家、中華民族20世紀最偉大的女畫家,當代亞洲最具實力的畫家過早地召返天國!1996年她才57歲啊!周思聰去了,正當她的盛年,疾病最終奪走了她無窮的創造力。她那寧靜 淡泊的品格,冰雪聰明的天資,繼往開來的才智,以及她對靜謐大自然和平凡人們的熱愛,卻永遠凝結在她的作品中,留駐在眾多同行和無數觀者的心靈深處,默默地煥發著永恒的光采。
李可染先生說過,造就一個大藝術家,必須具備四個條件:天才、勤奮、修養、長壽。對照這四個條件,他的弟子周思聰前三條都夠格,只差長壽。周思聰于57歲英年早逝,何其短暫的一生,卻在中國美術史上寫下深情一筆。
時間:2025-03-19 作者:校園文學網 來源:校園文學網 關注:
隨筆推薦
- 坦然面對各種困境
- 正視人生中的所有困境 山有峰巔,也有低谷;水有平緩,也有旋渦.人生之路也一樣,撲朔迷離,充滿坎坷.但命運是公平的
- 03-19
- 飽含深情地水墨書寫
- 至此中國共產黨建黨103周年之際,身處中國共產黨誕生地上海的我,浮想聯翩、百感交集。
- 03-19
- 凌晨失眠你會做什么呢
- 不知不覺中,現在已經接近凌晨一點。按照時間段,現在已經算是2025年1月4號了吧,怎么也沒有想到,新的一年才剛剛開始不久就會失眠。
- 03-19
- 領略學者的治學風范
- 2025年1月11日下午,我在網上讀到由彭拜新聞網隆重推出的由上海交通大學英語系教授何偉文撰寫的
- 03-19
- 技多不壓身
- 多學點技術,是好事。學習是一輩子的事,多學點,不是壞事,還可以長見識,現在的證書,多少有點含金量的,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 03-15
- 朋友多了路好走
- 朋友是人脈,是人際關系的根本,朋友多了路好走,不要吝嗇身邊的資源,都是互相幫助的結果,利益也是互相的
- 03-15
- 站在人生的C位
- 人生猶如一場獨一無二的恢弘舞臺劇,每個人都在專屬的舞臺上,擁有演繹自我的機會。
- 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