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記
甲辰年三月初六,余五人家譯、晨陽、雷、宇鑫,夜攀魯之岱宗。是夜亥時,余五人循紅門入,道皆坦闊,相隨左右,未曾廢離。語畢間,不覺已至中天門,四圍幽玄,谷若虛宇。
至天門,道皆磳磴,階蹬坎壈。余五人恍然三分:家譯獨一人驅于前,瘦影黯于無聲;吾攬晨陽之肘,攀而附之,才得難分,共緩步而攀于中道;雷、宇鑫留于后,雷哂宇鑫:“汝何言腳力之不足?何牽痛足筋之有?”吾與晨陽皆嘆惋,遂與三人約曰:“相忘于道中,矢志乎巔峰!”余猶記家譯之言:“吾嘗覽陸定一之作《老山界》。其文曰:‘星光滿天,火把星星然。余自山腳上望,唯星星之火列布為“之”字貌,接于九霄,肩乎星光,難分是星也?是火也?真乃一大觀冠絕平生!’”吾與譯也,繪摹傳神;譯者,君子也。
遂至瞻魯臺,眾終匯于山巔,迷途而復相見也!乃嘆曰:君格物窮理,苦也!學山研海,吾五人相識相知于道中,幸也;間或上下頡頏,蓋登途有高低,學問有所異也。遂失路,或獨驅于前,或相扶持于中,或痛足筋、牽腳脈而落于后,或如山滅沒于空云之中。然吾五人志一也,便復得路,如其扶桑之紅,并作虹光,上天上。
嗟乎!岱宗如何?
時間:2024-11-04 作者:江蘇師范大學文學院邢正陽 來源:校園文學網 關注:
散文推薦
- 半枚痕跡
- 歷史是一堆灰燼,,但灰燼深處有余溫
- 09-19
- 校園的夜
- 文章通過生動的描繪,展現了學校夜景的美麗與神秘,將燈光、樹木、湖水、晚風等自然元素與學子的追夢之旅巧妙結合,營造出一種既寧靜又
- 08-26
- 穿越河西走廊
- 至張掖已是20點,匆匆晚餐,還觀了一場《回道張掖》的大型歷史舞臺劇。這出歷史劇,講述了絲路重鎮張掖的歷史文化,將霍去病西征
- 07-27
- 游唐模村一得
- 黃山市徽州區有一座唐朝模范村,2007年1月7日上午,我們驅車前往參觀。
- 07-27
- 這座城,我的家
- 忙里偷閑,故地重游,仿佛我從未離開這座養育我長大的城
- 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