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综合久久_韩国毛片在线观看_国产免费自拍_亚洲综合精品_久久av网_国产精品一区视频

歡迎光臨校園文學網

小谷院里談鄉村自治

老明從學校回家鄉了。這日,和老歪、老文在小谷院的一家院里閑聊。

小谷院是一組老建筑,多為清朝年間所建,有的建立在明朝的地基上。早年可是一派欣欣向榮,人聲熙熙,現在年久失修,大多荒廢,有的已倒塌。三人漫步其間,感嘆不已。

老歪:這些院當初住的都是小康之家。

老文:大谷院是富裕之家,小谷院是耕讀之家。

老歪:那不一定。

老明:基本上是鄉村自治的主導人家。

老文:扯到鄉村自治上了。

老歪:到底是教歷史的。

老文:俺記著這一片讀書人比較多。

老歪:是的。窮人供不上,富人不愿意,小康之家供的上、子弟也愿意學。

老文:那時小學興盛,致力于考證經典文本,還原古典本色。

老明:是明遺老思考明如何失天下,認為是對古典的理解出了問題。

老文:有人說不能只是在言論上打圈圈。

老明:對。講言行合一的學說出臺了,鄉村自治也是追求回歸古典之一。

老文:老子的小國寡民是不是這樣?

老明:你的想法奇特,應該說有一定關系,但你要知道,現在就是一個小村,也比老子所謂的小國寡民要大。

老文:那時都是同姓之鄉,現在是雜居之村。

老明:那時相距比較遠,雞犬之聲只能相聞不相見,現在是相聞相見,民眾天天打交道。

老歪:城里人可是鄰居幾十年,互相都不知對方姓啥。

老明:咱說的是鄉村。

老文:鄉村由家族自治變為鄉村自治。

老歪:這是歷史,老明你講講。

老明:鄉村自治始于漢末魏晉南北朝。

老文:那時動亂年代,鄉村塢堡盛行。

老歪:咱石林黑塔村和許多村一樣,當年就是個堡子,有很強的防御能力。

老明:是的。

老歪:咱村明代才有。

老文:咱村明代之前已不可考,但咱們這一帶史前肯定有人活動了,有遺址呢。從大的方面講,鄉村自治的歷史脈絡啥樣?

老明:這就要說到魏晉南北朝時的庾袞了。庾袞曾兩次主導建立鄉村自治。第一次是晉朝八王之亂時,率其同族于居禹山;第二次攜妻子適林慮山。

老歪:離咱村不遠的林州就是以林慮山得名的。當初商王武丁在林慮山尋著賢人傅說,才成就一番事業。

老文:鄉村自治離不開鄉賢。鄉賢是什么人呢?

老明:鄉賢,指那些長期居住在鄉村,以道德教化鄉里,以共財推動鄉村治理,為村民所推崇敬重人或群體。

老文:在社會相對安定的條件下才中吧?

老明:是的。一但大亂來臨,就會迅速向塢壁自治轉化。庾袞在林慮搞鄉村自治時,遭遇石勒攻掠,于是與鄉人移據山頭,地勢險絕偏僻,易守難攻,地也得以耕種,其實就是史書上所說的鄉村塢壁。但一時和平下來,庾袞又感到這是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產生了“終焉之志”的想法。

老歪:有時間去那里看看。

老文:也看紅旗渠吧。

老歪:家門前的火車站,通向紅旗渠,奈何有車不停。

老明:《桃花源記》產生于動亂時代,是時代的理想,也是時代的特例。

老文:鄉賢如何實現鄉村自治的?

老明:首先是建立鄉村保障,是鄉村能實現自治的主要舉措,沒有經濟基礎是辦不成事的,形式是義莊,義莊有義田和社倉。義田就是鄉村的公田,有的家庭遇災了,可以租種義田,擺脫貧困了,再把這塊田讓出來給更加貧困的家庭。地租歸于義莊,用于鄉村內部救濟。社倉是帶有公益性質的鄉村借貸機制,是朱熹創辦的,脫胎于王安石的青苗法。王安石的青苗法其實是一種官方小額信貸,由政府強行推行的,后來青苗法被廢除了。朱熹批評王安石,官員為了政績,往往靠攤派來發放貸款,不管你需要不需要,也不管能不能收回來,于是出現了很多賴帳情況。但小額信貸現實又確實需要,民間早就存在。朱熹辦的是鄉村青苗法。社倉一般沒有專門的倉庫,在祠堂廟宇儲藏糧食,糧食的來源是勸捐或募捐,存豐補欠。一般春放秋收,小歉利息減半,大饑全免,F在物流倉儲業把朱熹視為開山鼻祖,尊為“紫陽倉祖”。

老文:說到解困,鄉村修建公共設施也是個辦法。富裕的人家出錢出糧出物,窮困的人家出力。豐年辦是錦上添花,荒年辦就是雪中送炭了。

老歪:是的。

老文:鄉規民約。

老明:簡稱鄉約。中國古代鄉約太多了,直到現在,鄉規民約在很多鄉村還通行。宋代的《呂氏鄉約》非常有名,是由“藍田四呂”(即呂大忠、呂大鈞、呂大臨、呂大防)倡導制定的,對以后的中國鄉村治理模式影響甚大。《呂氏鄉約》包含四項,即“德業相勸,過失相規、禮俗相交、患難相恤”。其“德業相勸,過失相規、禮俗相交”看起來似乎是一些沒有約束力的倫理條款,但是在鄉土社會中,它的實際作用其實是非常強大的,如果被“出約”,后果就很嚴重,這個人在鄉間就很難生存,同時這個家族的名聲也受到損害。“患難相恤”包括對水火、盜賊、疾病、死喪、孤弱、誣枉以及貧乏這七個方面的救濟,是民間的社會救濟制度。“鄉約”是中國傳統宗族社會一個具有自治功能、社會保障功能、社會救濟功能的制度設計,能夠保證一個鄉村宗族和諧、延續和穩定。

老文:祠堂。

老明:祠堂。一是集體崇拜祖先的場所,二議事場所,三是解決家族糾紛場所。集體崇拜祖先是培養家庭共同意識,議事是辦理鄉村公益設施,解決家族糾紛是維護鄉村程序。鄉土社會出現家族內部或村莊內部的糾紛,不是靠縣太爺裁斷,成本實在太高,主要是靠祠堂,這也是禮理的體現。

老文:族譜。

老明:族譜。一個家族的族譜,往往完整地記載一個家族的幾十代人的源流脈絡,即使這個家族在地理意義上已經四面八方,但心理上通過族譜是可以牢固地粘結到一起。族譜在古代鄉村治理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優秀的人還有幾句話來旌表他的事跡。族譜還有懲罰的功能,如果一個人品行不端,就會被逐出族譜,這個人盡管肉體上還存在,但是從歷史的角度來講,他已經不存在了,他的家族沒有根了。

老文:這是一家一族,F實是雜居。

老明:但我們有個地理認同。

老歪:老話說,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

老文:學校呢?

老明:就是鄉村義學。義學是與跟官學相區分,是以公益為目的鄉村教育,尤其是支持那些貧困家庭的子弟上學。有義莊必有義田,有義田必有義學,來自村民援助和義田收益。

老文:記著老輩人說還有講學。

老明:講學是鄉村知識分子用鄉村言語對普通的沒有受過教育的農民宣講道德倫理,這對于推行教化、對于鄉村社會的和諧穩定都是非常重要的。

老歪:是政策演講會么?

老文:也差不多。說個古代例子。

老明:泰州學派在講學方面非常有影響力。明朝泰州學派以王艮(心齋)為代表。王艮是王陽明的學生,文化水平并不高,他認為“百姓日用即道”,主張用愚夫愚婦都能聽懂的語言來解釋圣賢之學。有很多知識分子失意之后,就致力于教化平民,如徐樾、顏鈞、羅汝芳、何心隱等。

老文:歷史溯源呢?

老明:鄉里自治的傳統可追溯到周代!吨芏Y》講“五家為比,十家為聯,……,刑罰慶賞相及、相共,以受邦職,以役國事,以相葬埋。”孟子描述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漢代講“三老”治鄉。最早的成文鄉村自治制度,是宋代《呂氏鄉約》,但是《呂氏鄉約》在關中推行沒有多久,北宋就被金人所滅,《呂氏鄉約》也被人遺忘了。到了南宋時,朱熹重新發現了這個鄉約,據此編寫了《增損呂氏鄉約》,《呂氏鄉約》重又聲名遠播了。到了明代,朝廷大力提倡和推廣鄉約,于是眾多鄉約出現,其中王陽明的《南贛鄉約》影響最大。與《呂氏鄉約》相比,一,前者是人們自發的鄉村組織;后者是政府督促的鄉村組織,有官治的傾向。二,前者是自由參加,覆蓋局部;后者是強迫的、覆蓋全鄉村。三,鄉約組織人員數目增多了,官方也派人參與了。

老歪:這是皇權不下縣的表現吧?

老明:現在對傳統中國最流行的看法是“皇(國)權不下縣”“縣下行自治”。傳統社會中農村的秩序主要由士紳與家族來承擔,秦暉概括為:“國權不下縣,縣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倫理,倫理造鄉紳。”

老文:俺想,這只能盛行與輕徭薄賦時代。一旦朝庭失序,腐敗盛行,就變異了。

老明:啥說?

老文說:一兩代人還行,三四代人之后就變味了,鄉約的組織者不再是義務的了;再著鄉約后來由官方人士參與了,官方呢,肯定要收稅費呀,一旦稅費重了,鄉村自治的主持人就成了皇權幫兇了。

老明:是的。對于歷代王權來說,面對廣袤的鄉村和分散的農民征取稅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況且小農的剩余是非常有限的,決定了王朝難以供養龐大的官僚機構,一旦社會走向腐敗,官僚隊伍也就越來越寵大,稅賦雜費征繳的要求也就越來越高,這時鄉村自治社會的組織也就變異了,變服務民眾為壓榨民眾。

老文:人口因素。

老明:秦漢至明清,歷代王朝的人口一直徘徊在二千萬人至六千萬人之間,縣保持在一千個左右,平均每縣基本沒有達到“地方百里、人口萬戶”的規模。清代中期以后,人口由一億人猛增到四億人,平均每縣所轄人口增加到十萬至三十萬左右,這時縣以下形成二級甚至三級管理組織,如果全是吃皇糧的,朝庭跟本就負擔不起,所以秦皇以來,中央只承擔縣級官員的薪棒,縣以下是自己想辦法,鄉村也從家族自治過渡到鄉村自治。

老歪:不是說縣以下鄉村二級么?

老文:人口多的縣,還有區。

老明:咱村還有人當過縣里一個區的區長。

老文:縣下的區早就取消了。

老明:有的地方有。

老文:現在的官僚隊伍太大。

老明:所以很多地方實行并村并鄉。

老文:并區、并縣甚至并市的也有。

老歪:這都是為了降低行政成本。

老文:對傳統鄉村治理如何評價?

老明:中國傳統鄉村治理是一套非常有效的自治性的、內生性的、倫理本位的治理模式。

老文:但能運行良好是極少數,大多數半死不話,少數異化為黑社會。如果眾多鄉約能真正落實起來,傳統社會就不是這樣子。

老明:今天呢?

老歪:很多鄉村沒有什么集體經濟。

老文:現在的鄉村自治,辦點事就靠上面給錢,給多少錢辦多少事,民主協商一下如何使錢。很多鄉村沒有積累,不負債就不錯了。

老歪:俺覺著過去的大隊就是鄉村自治的再現。

老文:農業學大寨時,真正能學好是少之又少,要是真學的村子多起來,俺想肯定不會是現在這樣子。

老明:生產隊解體之后,鄉村組織變得越來越讓人不滿意了。

老歪:收費、罰錢項目越來越多,官民對立越來越嚴重。象咱們在外上班的,當年工資中有不少用于交各種稅費。

老文:在家里的,也只好去廠里打工掙錢交各種稅費。

老明:進入新世紀后沒幾年取消了各種稅費。

老文:收稅費隊伍越來越龐大,收的各種稅費已抵不上收費成本了,更不用說政治上的極大負作用了。

老歪:種地不賺錢,鄉村不能自給自足了。

老文:鄉村自治不再是內生性的了,是靠外部輸入才能維持。

老明:你認為鄉村自治體現了什么傳統觀念呢?

老文:俺認為是《大學》。不過《大學》真正讓人重視起來是朱子之后,所主張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信條中,也是從朱子之后重視的。推動鄉村自治,是“治國”的體現。要知道,上古時的國,人口也就是現在的鄉村而已。

老明:是的。今天咱們就說到這里,以后再繼續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老文:你別在言語上兜圈子,結合人物事跡講。

老明:中。

羑河紀事系列均為原創
時間:2023-07-18 作者:校園文學網 來源:校園文學網 關注:
散文推薦
  • 女人的獨立
  • 現代的女人,要學會獨立,不管在經濟上,還是生活上,還有在精神上,有時求人不如求己,自己獨立了,不靠男人,也是可以生活的。
  • 07-18
  • 與死神擦肩而過
  • 與死神擦肩而過
  • 能讓人一輩子都記憶猶新的事,一定是刻骨銘心的事。我就經歷過這樣的一件事——與死神擦肩而過。
  • 07-18
  • 致一
  • 多情多自作。哦海螺
  • 07-18
  • 三叔
  • 曾經,三叔是做夢也沒有想到他能夠活的這么長的,F在三叔已經九十二歲了。那是怎么樣一種歲月啊。
  • 07-18
  • 故地游,“憶”凋零
  • 十八載,七十二個春秋。足夠一個穿著開襠褲的小男孩,長成一個棒小伙;足夠一個嚶嚶學語的毛丫頭,出落成一個亭亭玉立的大姑娘
  • 07-18
  • 青春的田野
  • 青春的田野
  • 一群退休的老農機,故地重游。

    我們來到熟悉的田野
  • 07-11
  • 小睡
  • 進入夏季,白天的時間越來越長,中午需要小睡一覺,整個下午才不至于昏昏欲睡。
  • 07-11
校園文學網©版權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www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www噜噜偷拍在线视频 |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 | 亚洲卡通动漫在线观看 | 色综合激情 | 日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日本不卡中文字幕 | 免费观看视频在线 | 伊人网站| 中文在线日韩 | 久久精品re | 中文字幕激情 | 日韩视频中文 | 一级一片免费 | 色综合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免费一区在线 | 青青草好吊色 | 99久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 av在线免费观看播放 | 久久亚洲精品久久国产一区二区 | 国产免费看 | 成人免费看片a | 国产一区影院 | 黄色免费不卡视频 | 亚洲一级电影在线观看 | 日本精品一二区 | 国产一国产精品一级毛片 | 国产最新网站 |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越南 | 91免费国产在线观看 | 九草视频 | 黄色网址免费在线播放 | 成年免费在线视频 | 欧美成人毛片 | 蜜桃视频日韩 | 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精品 | 精品国产看高清国产毛片 | 一区国产在线 | 全网免费毛片 | 在线 日本 制服 中文 欧美 | 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