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溢藥香消酷暑
今年七月二十三日到八月七日為大暑時節,這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人的脾胃活動相對較差,常覺疲憊和食欲不振。然“天生萬物以養民”,西瓜、南瓜等因其特殊中藥效果,有助于人們度過這一難耐時節。
西瓜號稱夏季瓜果之王,被喻為“自然的飲料”。徐光啟《農政全書》記載,“西瓜,種出西域,故之名”。古時西瓜又名寒瓜,《南史•滕曇恭傳》說,曇恭“年五歲,母楊氏患熱,思食寒瓜,土俗所不產。曇恭歷訪不能得,銜悲哀切。俄遇一桑門問其故,曇恭具以告。桑門曰:‘我有兩瓜,分一相遺。’還以與母,舉室驚異,尋訪桑門,莫知所在”。《本經逢源》記載,“西瓜能引心包之熱,從小腸、膀胱下瀉。能解太陽、陽明中暍及熱病大渴,故有天生白虎湯之稱”。白虎湯為漢傷寒論方,能清熱生津,解渴除煩。《松漠記聞》載,“有人苦于目病,令以西瓜切片曝干,日日服之,遂愈,由其性冷降火故也”。故民諺云:夏日吃西瓜,藥物不用抓。但是大量吃西瓜也由副作用。李鵬飛《延壽書》載,“防州太守陳逢原,避暑食瓜過多,至秋忽腰腿痛,不能舉動,皆食瓜之患也”。
哈密瓜味甘如蜜,奇香襲人,有“瓜中之王”的美稱,是夏季解暑的佳品。《本草綱目》中說它具有“止渴、 除煩熱、利小便、通三焦團壅塞氣、治口鼻瘡”之功效,可治發燒、中暑、口渴、小便不利、口鼻生瘡等癥狀,如果常感到身心疲倦、心神焦躁不安,或是口臭者食用之,都能清熱解燥。清初河西走廊的哈密瓜還是皇家貢品,張寅之《西征紀略》載:“路逢驛騎,進哈密瓜,百千為群。人執小兜,上罩黃袱,每人攜一瓜,瞥目而過,疾如飛鳥。”如此氣勢,足與唐玄宗時萬里飛馬貢荔枝的盛況相媲美了。
香嫩爽口的絲瓜是酷暑餐桌上常見的食物之一。宋杜汝能有詩云,“數日雨晴秋草長,絲瓜沿上瓦墻生”,絲瓜攀緣處是絕好的風景。《本草綱目》載,絲瓜“生苗引蔓延樹竹,或作棚架”,“其莖有棱,六,七月開黃花”,“其瓜大寸許,長一、二尺,甚則三、四尺,深綠色,有皺點,瓜頭如鱉首。嫩時去皮,可烹可曝,點茶充蔬”。絲瓜味甘、性涼,入肝、胃經,有清暑涼血、解毒通便、祛風化痰的作用,《陸川本草》說它“生津止渴,解暑除煩”,《本草求真》稱“絲瓜性屬寒物、味甘體滑。凡人風痰濕熱,蠱毒血積,留滯經絡,發為癰疽瘡瘍,崩漏腸風,水腫等癥者,服之有效,以其通經達絡,無處不至”。絲瓜還能潤肌美膚,故絲瓜汁又稱“美人水”。
南瓜是蔬菜之王。因為它既當菜又代糧,在農村很有人緣。南瓜莖長達數米,節處生根,粗壯有棱溝,心形葉片兩面密被茸毛,熟瓜淡黃至橘黃色,呈扁球形、球形至長圓形,瓜皮光滑,通常具淺溝或肋。《滇南本草》載,“南瓜性溫,味甘無毒,入脾、胃二經,能潤肺益氣,化痰排濃,驅蟲解毒,治咳止喘,療肺癰與便秘,并有利尿、美容等作用”。《本草再新》說它“平肝和胃,通經絡,利血脈,滋陰水,治肝風,和血養血,調經理氣,兼去諸風”,故民間又傳“南瓜補血”。在海鹽,“南瓜禮”的故事至今流傳:清代張藝堂,欲拜丁敬身為師,苦于家貧,以南瓜為禮,先生欣然受之,并當場烹瓜備飯予以招待。
大暑時節,適當吃點苦瓜可健脾開胃、增進食欲,還可使人產生醒腦、輕松的感覺,有利于人們減輕或消除全身乏力、精神萎靡等不適癥狀。苦瓜以味得名,形如瘤狀突起,又稱癩瓜;瓜面起皺紋,似荔枝,遂又稱錦荔枝。《滇南本草》言其“苦,寒,平”,能“治丹火毒氣,療惡瘡結毒,或遍身已成芝麻疔瘡疼難忍”,“瀉六經實火,清暑,益氣,止渴”;《生生編》稱之“除邪熱,解勞乏,清心明目”,《隨息居飲食譜》說它“青則滌熱,明目清心。熟則養血滋肝,潤脾補腎”。
冬瓜是冬季之瓜嗎?原來它雖生產于夏季,卻因瓜熟之際,表面上有一層白粉狀的東西,如同冬天所結的白霜,故稱冬瓜。冬瓜形如枕頭,《本草備要》稱其“寒瀉熱,甘益脾,利二便、水腫,止消渴,散熱毒、癰腫”,《本草再新》說它“除心火,瀉脾火,利濕祛風,消腫止渴,解暑化熱”。冬瓜還是女性的美容佳品。《本草綱目》認為用冬瓜瓤“洗面澡身”,可以“祛黑斑,令人悅澤白皙”,冬瓜仁能“令人悅澤好顏色”;《神農本草經》記載,冬瓜子能令人“面容生輝”。
“園丁傍架摘黃瓜”的景象在川北旺蒼最是常見。黃瓜是由西漢時期張騫出使西域帶回中原的,稱為胡瓜,后趙皇帝石勒忌諱“胡”字,漢臣襄國郡守樊坦將其改為“黃瓜”。黃瓜肉質脆嫩、汁多味甘、芳香可口。《本草求真》記載,黃瓜“氣味甘寒,能清熱利水”,《日用本草》說它“除胸中熱,解煩渴,利水道”,《陸川本草》言其“治熱病身熱,口渴,燙傷”。
夏日酷熱,于瓜棚架下,瓜藤蔓旁,以美味解暑,以文字生涼,不亦快哉!
時間:2023-07-05 作者:校園文學網 來源:校園文學網 關注:
散文推薦
- 回故鄉
- 三叔,九十三歲了,四叔,今年是九十一歲,姑姑,今年是九十六歲了,這三位耄耋老者,在送走了我爹以后的十年
- 07-05
- 瓜溢藥香消酷暑
- 今年七月二十三日到八月七日為大暑時節,這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人的脾胃活動相對較差,常覺疲憊和食欲不振。
- 07-05
- 小暑民諺里的中醫藥俗
- 小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1個節氣,此時節有很多經典且獨特的諺語,內中蘊含著生動的中醫藥文化。
- 07-05
- 歸來,并不能歸來
- 闊別五個年頭,從太平洋東岸回到太平洋西岸的家,終于打破了新冠大疫的阻隔。
- 07-05
- 雨夜里......
- 雨下得非常的大,嘩嘩的雨聲伴著其他的聲音嘈雜在一起,驚醒了許多夢中人。
- 07-05
- 孔子的憂郁
- 我想存在升級促使永恒凋零,加上資本意志及其操控性
- 07-05
- 防疫站的故事
- 我是1988年二月進入橫峰縣防疫站的,那時候,所有考取大學或者中專學校的人都是國家分配工作
-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