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詞話讀書感悟800字
唱響千年光陰
——讀《人間詞話》有感
腹有詩書氣自華。讀詩詞,感受千年的風雨,讓心在繁華過盡依然溫潤如初。讀了王國維的《人間詞話》后,改變的不僅僅是對詩詞的認識,更是對生活的態度。
書中提出著名的“境界說”,并指出“理想家”與“寫實家”之間的區別與聯系。理想家亦寫實家,寫實家亦理想家。無論是“無我之境”還是“有我之境”,都需要客觀現實的參與、思想情感的調和。書中說到:“一切景語皆情語。”環境的氣氛,實際上是內心情感的折射與外化。如同杜甫“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如同柳宗元“凄神寒骨,悄愴幽邃”。這也啟示我們,只要有樂觀的心態,對生活保持熱愛,就能看到世間美景如畫。
書中對許多著名詞人的詞都做了評析。從李煜后,詞由“伶工之詞”轉變為“士大夫之詞”。南唐滅亡前,李煜生活富足,故詞風浮夸華麗;南唐滅亡后,李煜被軟禁,故詞風凄婉,多感懷命運、傷春悲秋。可見,人生的經歷會影響思想的高度和深度。同時,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安史之亂使大唐由盛轉衰,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春望》“三吏”“三別”情真意切;晚唐的殘陽余暉下,李商隱感慨“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令人動容;靖康之恥北宋滅亡,李清照才有了“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無限憂愁;南宋偏安江南,岳飛才寫出了“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的豪情壯志。
詩詞,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瑰寶,是中華千年文明的結晶。在“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中領悟先秦時期民間的情愫,在“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中體會陶淵明志趣的高潔,在“稻米硫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中感受盛唐氣象,在“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中慨嘆蘇軾豁達的人生態度,在“紅軍不拍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中汲取革命者的精神力量。因為有了詩詞,歷史不再是一個個獨立的小片段,而被一根無形的絲線連接在一起,交織出中國歷史的壯美詩篇。
意在被銘記的,都在被忘記——古老的城市被時間和戰爭無情地摧毀,宮殿傾頹,盛名與功績都化為塵埃。但詩詞的美,漫過時間的河,撫過久閉的心。有一群人,在時光斑駁深處,聆聽花開的聲音,獨自守候著千年的輪回,等待那千年的夢。這一群人,因為內心深處的同一種熱愛相遇,而《人間詞話》讓我有幸也成為了其中一員。
若說研究詩詞是了解,鼓舞更多人去讀詩詞是發揚,那么愛上詩詞則是傳承。如今,快節奏的生活深深影響著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個人,浮夸的流行音樂多是陳詞濫調,少有人愿意尋一處清幽,唱響千年光陰的美。
《人間詞話》,讓一部分陌生人交付陌生人的靈魂。這本就是一個奇跡。但在詩詞傳承的漫漫征途上,這個奇跡并不少見。我相信未來也一定如此。
時間:2023-07-13 作者:校園文學網 來源:校園文學網 關注:
讀后感推薦
- 《經山海》讀后感1000字
- 2020年底,我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這是中國人民的脫貧奇跡,更是世界人民的脫貧典范。
- 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