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讀書感悟700字
【第3篇】
大江東去,淘不盡,千古風流
--讀《三國演義》有感
“初讀好書,如獲良友;重讀好書,如逢故友
-- 題記
狼煙紛起,戰鼓擂響。箭在弦上,男兒為何不拔?
塞北秋風,江南杏雨。江山如畫,英雄為何不爭?
佳人亂世,笑靨如花。傾城傾國,你卻為何不得?
初讀三國,我看到的是“豪情義氣沖云天,歃血為盟桃花園”的義薄云天。且看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撥亂濟危,終在夷陵之戰的連營烈火中化為灰燼;再看關羽徐州之戰與兄長走散,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放棄曹操的高官厚祿;更休說總角之交的周瑜與孫策了。雖然他們的時代已成過往,但他們的英魂卻永世傳送,永遠值得后世敬仰與學習。
再讀三國,我看到的是“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的忠君愛國。
諸葛亮本躬耕于南陽,不求聞達于諸侯,在當時只是小小徐州牧的劉備的邀請下出山,后來劉備屢次戰敗,丟兵卸甲,好不落魄。可諸葛亮從未易主,一直為蜀漢燃燒自己的生命,直到星落五丈原,仍在為國操勞。當今我中華雖不比蜀漢之危勢,但我輩的責任并不比丞相少。因為我們的征途已不在一隅之地,而在于整個世界。
復讀三國,我看到的是“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的任重道遠。
東漢末年,十常侍作亂,何進招董卓進京,曹操以身事賊,舍命刺董,真有“周公吐鋪,天下歸心”之氣魄。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孫權九歲便入敵營外交,要回父親尸首,十九歲便接替兄長,承繼基業,二十六歲就率領江東部眾拜曹操百萬大軍,這難道不是任重道遠的體現嗎?
三國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英雄輩出的年代,知人善任的劉備,單騎救主的趙云,陰狠狡猾的司馬懿,足智多謀的諸葛亮,殘忍奸詐的曹操,雖有夸大的成分,但不可否認的是:三國英杰因演義而家喻戶曉,三國演義也因那個時代而留名青史。
歷史從不缺乏英雄,但被銘記的人卻在少數。
我們雖然不一定要流芳百世,但起碼也要效仿前人,修身明志,不屈不撓,就算不能治國安邦,救災濟世,亦能事業有成,造福一方,此成道也
【第4篇】
《三國演義》是一部百看不厭的經典小說,我認為小說最吸引人是對于魏國、蜀國、吳國英雄人物間棋逢對手的描寫,三個國家中都有各自杰出的謀略家、軍事將領和治國能手,在人才方面達到了平衡。
在智謀人才方面,魏國有郭嘉、荀彧、賈詡、程昱、司馬懿等人,蜀國有諸葛亮、龐統、法正等人,吳國有周瑜、魯肅、陸遜這些人都可以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他們之間都是勢均力敵,是當時杰出的人才。
在武將方面,由于《三國演義》的描寫,我們熟知了蜀國的關羽、張飛、趙云、馬超、黃忠等五虎上將。實際上,魏國的武將不遜于蜀國夏侯淵、徐晃等將領,他們都是智勇雙全。張遼在逍遙津之戰中顯示了超強的作戰能力,張合也在對蜀國作戰中屢立奇功。只不過《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以蜀國為正統,才著重刻畫了關羽、張飛等蜀國人物。吳國方面,呂蒙、甘寧、大史慈等人也是一時的豪杰,還有吳國老將軍黃蓋,赤壁大戰曾向周瑜獻火攻之策,以苦肉計詐降,率船火燒曹操水軍。
三國的人才旗鼓相當,才讓三國如此富有魅力。
三國后期,魏蜀吳三國之間人才對比不再均衡,魏國由于地域廣闊,政治上實行好的人才制度,出現了鄧艾、鐘會等人才,但蜀國和吳國的人才制度比較落后,優秀的文臣武將少于魏國,這也是蜀國和吳國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
給我印象深刻的還有那一個個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鮮活人物,如:神機妙算的諸葛亮,求賢若渴的劉備,忠心耿耿的關羽,有粗有細的張飛,忠君為國的趙云等等。
我最喜歡的人就是趙云,特別是在長坂坡一戰中,面對曹操的百萬大軍,他不畏強敵,單槍匹馬與敵對戰,憑著一腔熱血和精湛的武技,血染長袍,終于救出了自己主公劉備的獨子阿斗。我十分佩服他這種面對艱險仍勇往直前的精神,在我以后的學習中,也會像他這樣,面對困難,不折不撓。
看三國,讓我了解魏、蜀、吳時期的歷史;讀人物,使我學到了很多的優良品質:對人講信用,做事有始有終,遇到困難不退縮。
【第5篇】
讀《三國演義》有感
它,記載著一場場驚心動魄的戰爭;它,描繪了一段段曲折的歷史;它,講述了一個個充滿智慧的故事……它,就是羅貫中寫的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
——題記
全書以劉備、曹操、諸葛亮等人物為中心,以擁劉反曹為主導思想,集中描繪了三國時期各封建統治集團之間政治、軍事和外交上的種種斗爭。通過這些斗爭,作者揭示了當時社會的腐朽和黑暗,譴責了統治者的殘暴和丑惡,比較客觀地反映了百姓對統治集團的愛憎以及他們反對戰爭割據,要求和平統一的愿望。
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一些人物和故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英戰呂布”講述的是呂布在虎牢關前,以一己之力與劉備、關羽和張飛大戰幾十個回合,雖然敗走,但是從側面反映了呂布的勇猛無畏。
“單騎救主”講的是新野一戰后劉備帶領著百姓撤退,可在亂軍之中和糜夫人走散了,趙云殺回亂軍中尋找,最后救出糜夫人和阿斗。這個故事展現了趙云的勇猛,也使“常山趙子龍”成為忠義堅貞的化身、英武超群的代名詞。
“千里走單騎”中,關羽與劉備在下邳走散,到了曹操軍中,后來得知劉備投奔了袁紹,關羽身在曹營心在漢,然后一路過五關斬六將只為回到劉備身邊,體現了關羽忠勇、堅毅和不畏艱險的性格。
除了這些故事,一代奸雄曹操、少年英雄孫權、智慧的化身諸葛亮……好多英雄人物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讀了《三國演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比如:打仗能不能贏,不完全在于兵將多少,還在于謀略,赤壁之戰、空城計就是最好的例子。再比如:團結很重要,如果吳國和蜀國一直聯合抗曹,可能中國的歷史就要改寫了。我還明白了:戰亂時,受苦最深的是老百姓,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時間:2023-06-11 作者:校園文學網 來源:校園文學網 關注:
讀后感推薦
- 三國演義讀書感悟700字
- 從天下大亂到諸侯割據,從三國鼎立到重歸統一,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這是一段撲朔迷離的歷史。
- 06-11
- 《城南舊事》讀書感悟600字
- 三伏天,太陽釋放出全部的威力,空落落的街上女貞樹不愿動一下葉子,落花在天空打著旋落到我的肩上。我臨窗而坐,品讀《城南舊事》,陷
- 06-11
- 紅樓夢讀書感悟1500字
- 如果五千年文化成就是各有千秋偉業,則《紅樓夢》必是不贊一詞;如果歷史遺留的文化巨著是天空中的光芒
- 06-11
- 金馬駒讀書感悟800字
- 暑假如期而至,同以往一樣,我要繼續抓住這大把的好時光飽覽群書。是的,這個暑假我又讀了很多本書,若要問我
- 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