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識陳長吟
與名家結緣,是我夢寐以求而又可遇不可求的事。
自從愛上了文學,聆聽了不少縣內外名家講座,自然也就與陳忠實、賈平凹、熊召政、肖云儒、穆濤、李敬澤、葉廣芩、周明、蕭跡、張興海、張長懷等諸多名家結緣了。在緣識的這些名家中,最讓我最記憶猶新的,還要屬陳長吟老師了。
久聞陳長吟老師大名,如雷貫耳。這樣的散文大家,于我只是有緣相識,卻無緣相見。
最早慕其名,是2018年在一個微信群中,無意中拜讀了由《散文之聲》發表的一篇散文,我特別關注了一下這個新建的微刊平臺。原來《散文之聲》是陜西省散文學會唯一官方平臺,旨在交流散文創作經驗,開展散文寫作培訓、散文朗誦等活動。而其總編恰是陳長吟老師。當時就尋思著,自己的作品有朝一日若能在這樣的權威平臺發表,那將是對自己寫作水平的最大肯定和對自己勤于筆耕的莫大鼓勵!
于是,就躍躍欲試,按著該平臺文后所留的投稿郵箱,投遞了一篇短小散文《善的光芒》。不料,2018年9月3日,這篇有關書寫大善人王克勤的文章居然被成功刊發了。當時,我無比激動,興奮不已,隨后就又斷斷續續投遞了幾篇,不料像《五味雜陳》《師魂》《樹高千尺不忘根——讀<梁家河>》《悼念李文忠先生》《遇見》等散文都被陸續發表。這讓我著實信心倍增。最讓我引以為豪的是,自己于2020年2月22日在《當代作家》發表的《把控手機》一文,竟于同年2月26日,有幸被《散文之聲》分享轉載。這就更加堅定了我的寫作初心。
隨后,在“紀實天地”和“三秦散友”微信群中,又無意間發現陳長吟老師就在其中。因為他的微信圖像完全真實,毫不掩飾,尤其是那副頭戴綠色禮貌,身著綠色外套,兩眼炯炯有神,似在冷靜沉思的神態圖像,令我印象頗深。
于是,欣喜之余,就試著添加了他的微信,心里雖渴盼著他能通過我的添加請求,但又不敢過于奢望。令我難以置信的是,當日,他竟然毫不遲疑地同意了我的添加請求,這讓我喜出望外。由于心懷敬意,不敢冒昧打擾,只略微打了聲招呼,問了聲好而已。隨后,便再無交流。
2020年8月10日,我專意登門拜訪了張興海老師。在與其座談中,張老師語重心長地鼓勵我說:“要好好寫,堅持寫,我會將你的作品推薦給陳長吟會長,讓他在其主編的刊物上發表。”
就這樣到了今年5月中下旬,突然萌生了加入陜西省散文學會的想法。畢竟自己已創作14年,也發表了數百篇作品,也想進一步提升自己。于是,我就試著給陳老師發了微信請求,也不知道自己合不合要求。
陳老師讓我通過微信給他發份個人簡介。于是我就認認真真、實事求是地總結了一下自己:
“紀昀清,本名紀堪迎,籍貫陜西周至,西北大學本科學歷,中共黨員,周至縣職業教育中心一級教師。工作之余,愛好寫作。從2007年至今,在中國作家網、陜西作家網、中國散文網、江山文學網、紅袖添香網、七天網、散文在線等知名文學網站,以及《路遙文學館》《文學陝軍》《散文之聲》《紀實天地》《當代作家》《當代文摘》《首都文學》《人民作家》《陜西龍山書院》《西北作家》《周至生活圈》《周至掌圈》《周至文苑》等全國50多個微刊平臺,發表散文、小說、詩歌,共計百萬余字。另有部分作品在《西安商報》、《文華》報、《金周至》報、《望月文學》雜志、《現代文學》雜志、《長安》雜志、《芙蓉國文匯》、《易說乾坤》雜志、《二曲文學》雜志、《周至文藝》雜志、《周至文史》雜志、《周至人文》雜志等刊物發表,F為西安市作家協會會員,陜西省大雅禮樂文化促進會副秘書長,南邊文化藝術館文學2017屆文學創作委員會會員,周至縣作家協會會員,周至縣歷史文化研究會會員,《西北作家》簽約作家,江山文學網簽約作家,《中外華語作家》首屆簽約作家,《望月文學》雜志特約作家。有多部作品獲獎:散文《輸與贏》榮獲全國第二屆孔子文學獎;詩歌《天堂的你》榮獲‘多愛杯全國詩歌大賽’一等獎;散文《孝行坊》榮獲‘第四屆望月文學全國散文創作大賽’二等獎;散文《秦弄玉的傳說》榮獲第三屆華人世界愛情文學大賽三等獎;散文《我的‘病’》榮獲《青年月報》雜志社95精短文學大賽優秀獎;散文《父親的夢》榮獲‘渭河有獎征文大賽’優秀獎;散文《懷念母親》榮獲‘首屆瞳孔之光’全國青年文學大賽優秀獎;散文《大善人王克勤》榮獲‘七天網’舉辦的首屆原創IP大賽優秀獎;散文《葫蘆頭》榮獲三蘇文學社舉辦的‘東坡杯’文學大賽優秀獎;散文《追憶母親》榮獲‘七天網美文大賽’第三季入圍獎;散文《正大文人——我心中的文人形象》榮獲周至縣作家協會‘圣象艾斯本’杯‘我心中的文人形象’征文大賽三等獎;小說《誘惑》榮獲‘七天網美文大賽’第二季入圍獎;小說《三口聚餐》榮獲第二屆中華文藝全國文學大賽銀獎,小說《幸福的滋味》和《青澀果》《麥子黃了》《我的青春去哪兒了》分別榮獲第二屆中華杯全國文學創作大賽三等獎和優秀獎,周至縣作家協會第五屆蘭亭文學獎新人獎等。”
他看完后,就給我發了張《陜西省散文學會會員表》,并囑咐我如實填寫好,讓單位蓋章,介紹人簽字,再郵寄與他。其他都好辦,就是這個入會介紹人,一時讓我為了難。當時我腦子靈光一閃,最先想到的就是張興海老師。但由于路途較遠,加之張老師年事已高,喜歡安靜,也未必在家,不便叨擾。于是,就大膽而冒昧地提出了如是請求:“陳老師,想誠邀您做我的入會介紹人,我將入會登記表郵寄與您,您只需簽字即可。不勝感謝!”
令我大為感動的是,陳長吟老師竟然欣然同意。2021年5月15日,我一絲不茍地填寫了入會登記表,打印并蓋好單位公章后,就按照他發的郵寄地址,趕往尚村鎮郵政局郵寄了出去。不日,我領取了一份沉甸甸的快遞包裹。拆開一看,是一張綠皮會員證和一本會刊雜志《散文視窗》。端詳著證件封皮“陜西省散文學會會員證”幾個銀色大字,令我激動不已。我匆匆回校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珍藏好會員證,并逐字逐句細讀《散文視窗》,發現這本雜志選文的視角很獨特,看罷,委實受益匪淺!
以上機緣,只能算是初識,還談不上面見。
而我與陳長吟老師的真正面緣,卻緣于2021年9月11日下午,由周至縣文化館主辦的“2021首屆名家文學大講堂”活動。其主講嘉賓就是陳長吟老師。
其時,我在剛建的“文創室工作交流群”里看到了由趙永武和徐榮斌老師相繼發出的重要通知:
茲定于9月11日(本周六)下午2:10分,在周至縣文化館五樓舉辦“2021首屆名家文學大講堂”,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主講嘉賓:著名作家、中國散文學會副會長、西北大學現代學院文學院院長、省散文學會會長陳長吟老師。
講座內容:《散文的鑒賞與創作》。
主辦單位:周至縣文化館
聽眾范圍:周至縣域內各文學社團、縣域內各行業文學藝術工作者和愛好者,周至籍所有文友。
風雨無阻!歡迎光臨!
看到此消息,我心潮澎湃。由于對陳長吟老師久仰已久,于是就推開雜務獨自開車,按時前往周至縣文化館五樓會議室。只見會議室早已落座了五六十人,還有不少生面孔,也有心急火燎正在趕往會場者。稍等片刻,前周至縣作協主席趙永武老師手持話筒隆重介紹說,今天咱們邀請的這個散文名家,是散文界真真正正的實力干將,不是以往某些社會活動家在搞寫作?梢赃@樣說,他最佩服的陜西作家有2個,在小說寫作方面,他最佩服的是葉廣芹,而在散文寫作方面,他最佩服的則是陳長吟。希望大家保持會場秩序,認真聆聽。
緊接著,在趙永武等老師的陪同和邀請下,一位頭戴黑帽,身著綠色襯衫和藍色褲子的高個頭先生在主席臺就坐。他年過六旬,面色黝黑,溫文儒雅。
隨后,主持人蔡永安就鏗鏘有力地介紹說:陳長吟,中國散文學會副秘書長,中國散文網總編輯,《散文視野》雜志主編。陜西省散文學會會長,西北大學現代學院文學院院長、教授,西大現代中國散文研究所所長,陜西昆侖傳統文化研究院副院長。冰心散文獎、孫犁散文獎、柳青文學獎、絲路散文獎評委,著有散文集《山夢水夢》《文海長吟》《山河長吟》《歲月長吟》《美文的天空》,中短篇小說集《風流半邊街》,長篇報告文學《水調歌頭》,文學理論集《散文之道》等20余部。部分作品被翻譯成外文。曾獲首屆海內外旅游文學獎、中國散文30年突出貢獻獎、第四屆冰心散文獎、鄉土文學獎、炎黃文學獎等獎項30余次。
剛一介紹完,座無虛席的整個會場,就瞬間爆發起了雷鳴般的掌聲。臺下六七十雙眼睛就都目不轉睛地盯著正襟危坐的陳長吟老師。
陳老師對著話筒,手持講稿,不緊不慢地娓娓道來。
他講課吐字清楚,條理清晰,主次分明,見解獨到,著重從散文傳統、鑒賞方法、評價準標、創作感受四方面講起。整個講座持續了約莫2個半小時。他講課最顯著的特點是能結合自己的創作實踐,列舉鮮活事例,擺事實講道理,讓聽眾絲毫沒有疲憊之感。
首先,他通過自己做文學刊物編輯所積累的經驗,發現了當下散文創作普遍存在的問題和現象,總結了散文創作的十種病相:枯燥的游記、泛濫的親情、空洞的吶喊、酸味的幽默、發餿的哲理、賣弄的史志、單調的小溪、霧中的山寨、鮮艷的口紅、腫脹的肌肉等,并詳細剖析了這些病相,找出了病因,提出了改進的方法。
其次,他又通過自身創作的實踐經驗,向大家分享了他有關散文創作的獨特體驗和感悟。
最讓我記憶猶新的有如下幾點:
一是,關于“散文的表達個性”的第三只眼。
陳老師說,獨特的選材,是成功的一半。為了充分闡明這一問題,他連續列舉了兩個典型的鮮活事例。
首先,他舉例說,他在編《美文》雜志的時候,天天閱讀來自全國各地的稿件。有一次,從堆積如山的自然投稿中,看到一篇題目叫《紅塵滾滾大頭蟲》的小散文,只有1000來字,作者是一個裕固族的女孩子,寫她從山區草原來到大城市,躺在房間的床上,看到頭頂一只大蟲子在墻壁上爬來爬去,找不到出路,從而聯想到自己也像蟲子一樣,孤獨迷茫,十分懷念奶茶的香味,牛糞的氣息。當然,這篇稿子太簡單淺薄,不能采用,但他看到了作者身上的潛力,就回信說,你不要寫城市題材,多寫點兒你熟悉的草原,你的小牛和羊羔,你的奶茶和干糞。不久,就收到她寄來的新作《薩日朗》,寫草原的生態和姐姐的命運,他們刊發在顯著的位置上,隨后被幾十家報紙、書籍轉載,還被北影的導演改編成電影文學劇本。這篇散文先后獲得了甘肅省“敦煌文學獎”,中國作協“郭沫若散文獎”,并且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免費給作者出版了同名散文集。
接著,他又舉例說,前幾年,給《美文》雜志寫稿的作者中,有一位醫學女碩士,她已經自己出版了一本小冊子,不少文章都是寫親情的,沒什么特色,他給她提了個建議:你是學醫的,能不能從醫學的角度出發,來觀察人生,來寫散文。她接受了,轉型后的第一篇作品題目叫《生命從指尖消失》,寫她實驗時給一條小老鼠做手術的過程和心情,不料,一不小心,卻將老鼠殺死了,充滿了對弱小生命的深深的憐憫?l后受到好評,她接著又寫了《生命如夏花》等一系列文章。找到了自己的觀察方式以后,她的文章深刻起來,生動起來,不同凡響。后來中國青年出版社給她出版了散文集,又到北京讀文學碩士,畢業后留校任教,F在文章越寫越好。
由此,陳老師總結說:找到自己獨特的觀察方式,等于增添了第三只眼睛。有人可能會說,我沒學佛,不懂醫,與科技不沾邊,沒什么專長。其實,獨特的觀察方式可以是行業的、專業的,更重要的是一種眼光和思維,形而上的精神上的東西。有人寫讀書筆記,思維就不一樣;有人評論某一個社會事件,理解問題眼光獨到。從事文學研究和文學教學的人都清楚,每個成熟的作家,在寫作上各有自己一套表達方式。我們讀成熟的作家的作品,不用看作者名字,就能分辯出是誰寫的,判斷標準就是因為他們的表達個性不一樣。表達個性體現在結構安排上,句式特點上,詞語運用上。比如,他保存著賈平凹寫的一些單紙片,有的是介紹一個人來辦事,有的是說明一件事情,有的是簡短的發言稿,都很短,但一看內容就知道是他寫的,因為說話的句式和詞語運用文白相間,言簡意賅,風趣自然,與眾不同。為此,他也特意嘗試著尋求突破。其中,有篇文章,他還特意將全文用長句表達,除了句號,再無逗號等別的標點符號。這一創舉,贏得了女詩人武永紅老師的共鳴和認同,在這鴉雀無聲的會場,是她第一個情不自禁地呱唧呱唧鼓起了掌。緊接著,在主席臺陪坐的趙永武老師的掌聲帶動下,臺下霎時像炸開了鍋,大家就都不約而同地掌聲雷動,久經不息。這就是他善于利用“第三只眼”,不落窠臼、敢于創新的散文個性魅力之所在!
二是,關于“散文的滋味”的香梨理論。
要說出好散文的滋味,陳老師以香梨為例,加以說明。
他說,多年前,他第一次去新疆的庫爾勒,吃到一種梨子,非常香甜。它有紡錘那么大,黃綠色果皮,陽面還有紅暈。它皮薄肉細,酥脆爽口,汁多渣少,含水量在百分之八十以上,果肉中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對便秘和腸道不暢有很好的改善作用,還有生津止渴,化痰潤肺,益腎利尿的功效。這種梨子在生長期能夠耐受晝夜溫差,才最終煉就特別的香甜。從此,庫爾勒香梨的味道就在他的腦海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記得他第一次讀好散文,像朱自清的《背影》等,就為它透露出的一種獨特的滋味所陶醉。
而梨子有果皮、果肉、果核三個層次。散文則由語言、內容、思想組成。
語言因素好比是具有新鮮誘人外表的果皮。
語言的第一要素是讓人看的懂,一看就明白,不是云里霧里的繞圈子做游戲;第二要素是流暢、準確,不是繞口令,耍怪;第三要素是淡雅、優美,不是臟話、怪話的大全;第四要素是形象、生動、有味道。什么才是有味道?就是要傳達出一種信息、暗示、想象的空間,特別的意境。好的語言是光鮮可愛的果皮,能激起人去品嘗的欲望。另外,優質的梨子有一個特點是皮薄,散文也要求開門見山,直入主題。寫小說要會說閑話,說廢話,寫散文只能說短話、說真話。朱自清的《背影》只有1400個字,卻成為現代名篇。其實,文章越短越難寫,越短要求越高。很多文體大師,他們爐火純青的時候,都寫的是短文。比如孫犁、汪曾祺、季羨林、董橋等等。
時間:2023-10-23 作者:校園文學網 來源:校園文學網 關注:
散文推薦
- 綁笤帚
- 笤帚是家家戶戶都必備的掃地除塵的工具,其歷史源遠流長,最早源于我國的掃帚。
- 10-23
- 緣識陳長吟
- 自從愛上了文學,聆聽了不少縣內外名家講座,自然也就與陳忠實、賈平凹、熊召政、肖云儒、穆濤、李敬澤、葉廣芩、周明、蕭跡、張興海
- 10-23
- 周至秦腔緣
- 我們神靈寺村早年就組建了秦腔劇團,我就是在該劇團的耳濡目染下長大的。
- 10-23
- 一個讓人感懷的日子
- 每年的九月九日,是我國傳統的重陽節。這一天,人們紛紛登高賞景,品嘗菊花酒,佩插茱萸,以此表達對親人的思念之情和對生活的熱愛。
- 10-23
- 滿船清夢壓星河
- 只要人在做,就談不上公平合理。因此我們說:人在做,天在看。
- 10-23
- 表弟袁林生
- 舅父的大兒子叫袁林生,已經走了十幾年了。他身材較高,略長的臉上常掛微笑,每每想起來,真叫我念念不忘。
- 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