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中國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膾炙人口的《朝花夕拾》就出自他手,收錄了魯迅創作的10篇回憶性散文。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魯迅從小到大的經歷,也批判了他對封建社會的不滿。
我對《二十四孝圖》和《五猖會》這兩篇文章的印象較為深刻。魯迅在《二十四孝圖》中狠狠批判了封建孝道。魯迅在這一章中表示十分反感“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件事。“老萊娛親”講述的是老萊子為父母打水,不慎摔倒,怕父母傷心,于是便學嬰兒哭來逗父母開心。小孩子是天真活潑的,老萊子的所作所為已經違背了這個道理,而且這種孝順也是不可取的。我們可以幫父母做做家務,學習方面不讓父母操心。而“郭巨埋兒”講述的是一個可愛的嬰兒在他母親的胳膊上玩著小鼓,他的父親則為了節約糧食,在一旁挖著洞,準備把兒子埋掉。小孩子的開心與一旁正在挖洞的父親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十分諷刺。如今,生命是人的底線,所有人都不可以觸碰,郭巨的兒子是他們的親骨肉,他們夫妻倆都把親骨肉埋掉了,足以凸顯當時的貧困潦倒。我們現在身處和平年代,人人平等,從未體會過食不飽腹的痛苦,所以我們更應當珍惜糧食,懂得“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這本書中的另一篇文章《五猖會》主要講述了魯迅小時候十分盼望去看廟會,但就在要上船時,魯迅的父親把他給拉住了,讓他去背《鑒略》,并且要背二三十行,盡管最后背了出來,雖然看了廟會卻已然沒有了以往那股興奮勁。我感受到了魯迅當時的無奈和不解。這種心情我感同身受,每次當我要出去打籃球時,我媽就會叫住我大聲喊道:“你看看現在才幾點!學習重要還是打球重要?看半個小時書再下去吧!”這種話如晴天霹靂般直擊我的心坎,反駁又沒用,只好嘆了口氣去背書了。魯迅雖然沒有明確指出他的看法,但他在最后寫了一句“我至今一想起,還詫異我的父親何以要在那時候叫我來背書”,表現出了自己對這種教育方式的不贊同。
《朝花夕拾》這本書中還有很多魯迅的童年趣事和長大后的感想,對我有很大啟發,俗話說“好書不厭百回讀”,我也會再多讀幾遍,往更深層次的方向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