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葬花——落紅更護花
《紅樓夢》又名《石頭記》,它是中國古典回體小說的巔峰之作,思想價值和藝術價值極高。這本書主要以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之間的愛情、婚姻悲劇為中心,表現了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過程。而黛玉葬花則是黛玉與寶玉情感發展的重要故事情節,同時也將黛玉與寶玉的命運暗含于故事情節中。
黛玉葬花是眾人耳熟能詳的一幕故事情節,而黛玉在花前的一抽一泣歷歷在目,令人心生憐憫。《西廂記》中描述到:寶玉想把滿身滿書滿地的落紅撂在水里,但黛玉卻恐這些落花隨著水流去了臟臭的地方,反倒糟踐了花。便將花裝在這絹袋里,拿土埋上待其日后隨土化了。葬花詞中的“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仿佛是黛玉在可憐自己,同這花一般美好易逝。黛玉對于精神世界的追求就是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但個人的力量始終無法與整個社會想抗衡。賈府是古代封建社會的縮影,在這樣的家族中,黛玉無論怎樣保持清高孤傲,其富有浪漫主義的性格都無法讓其與現實斗爭,即使有人憐愛,也無法改變她香消玉殞的悲慘命運。讓落紅“化作春泥更護花”是黛玉永保正直、不與世俗合污的唯一方法,也暗示了黛玉的結局,落紅便象征著她最終的歸宿。
賈寶玉是《紅樓夢》的第一主人公,是作者滿懷理想和激情、傾其心血和才智創造的藝術形象。賈寶玉出身不凡,是賈氏家族寄予厚望的繼承人,但他的思想性格卻促使他背叛了家庭。一方面,以男子為中心的貴族社會是那樣虛偽、丑惡和腐朽無能,使他因自己身為男子而感到終身遺憾;另一方面,少女們的純潔美好又使他覺得只有和她們在一起才稱心愜意。在他心里,人只有真假、善惡、美丑的劃分。他憎惡和蔑視世俗男性,親近和尊重處于被壓迫地位的女性。他的理想無疑是對封建主義生活的否定,卻又十分朦朧,帶有濃厚的傷感主義和虛無主義。
寶玉與黛玉都象征著與封建社會抵抗的個體,他們都有自己的理想,但他們二者命運卻截然不同。黛玉深知自己無力改變封建秩序的世俗禮制,寧愿為愛情獻出生命,也不屈服于現實世界。但寶玉在接受黛玉去世的事實后,選擇了妥協,不再像從前那般無畏。
作者通過這本書揭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諷刺了我國古代封建惡勢力獨霸一方的丑態與它最終必將走向滅亡的必然命運,表達了作者的不滿與憤怒。同時也讓我見識了人間的美與丑、善與惡,讓我懂得了人間并不只有美好的事物,也有骯臟與丑陋的靈魂。但黛玉的不卑不亢,寧死也不愿安命委運,寧化作春泥也不屈服于現實的精神讓我學會敢于面對世間的不公與黑暗,懂得用自己的方式讓社會做出一絲改變。
時間:2023-07-02 作者:校園文學網 來源:校園文學網 關注:
讀后感推薦
- 黛玉葬花——落紅更護花
- 《紅樓夢》又名《石頭記》,它是中國古典回體小說的巔峰之作,思想價值和藝術價值極高。
- 07-02
- 尼爾斯騎鵝旅行記
- 德國詩人歌德曾經說過,“讀一本好書,就等于和一位高尚的人對話”。
- 07-02
- 《泥土深情》讀書啟示400字
- 俗話說的好,“讀一本好書,就是與一個高尚的人在談話。”這個暑假,我就讀到了這樣的一本好書《泥土深情》。
- 07-02
- 《神農嘗百草》讀后感200字
- 在上古時代,人們靠狩獵生存,因工具簡陋,捉到的野獸往往不夠吃。傳說有一位炎帝,教會了人們很多東西。因此,大家稱他為神農。
- 06-29
- 沉香屑讀后感600字
- 五年前,初讀這本書的時候我還不懂這本書中記述的二十六個女人的遭遇與她們所擁有的靈魂的香氣。
- 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