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兒》讀書感悟600字
【第1篇】
真物―讀《明朝那些事兒》有感
夜已悄然離去,夏日微風拂面,空氣的溫柔如同一個甜蜜的吻,伴隨著窗外樹葉的低聲細語,我終于讀完了當年明月的大作《明朝那些事兒》。迷離的目光飛向天空,夜如同淡藍色的花瓣,慢慢消融于一片白色的微光中,不覺天已蒙蒙亮了。雖然已是睡眼惺忪,但文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以及每段刻骨銘心的史記,感覺仿佛就在昨天。
在這本書的后記中,當年明月講述了很多他讀史和寫作時的感受。按照作者的詮釋,他所讀過的歷史中幾乎無一例外的全是悲慘的結局。
想想我們的歷史,可以說真的是這樣。在漫長且殘酷的歷史長河中,從來不存在所謂的happy end。
“每一個人,他的飛黃騰達和他的沒落,對他本人而言是幾十年,而對我來說不過只有幾頁,前一頁他很牛,后一頁就慫了。”這大概就是作者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情感再現。
我凝視著書桌上帶有青磚綠瓦的城墻壁畫,似乎將大明王朝三百年的興衰成敗史,展現的淋漓盡致。300年,是109575天是2629800小時,還有明朝16位皇帝,大明王朝的前前后后繁華衰落,都盡數在這幾本書中。其中一些著名人物的命運,他們每個人幾十年的風風雨雨,的確僅幾頁篇幅而已。比如常玉春,這位大明開國第一功臣,誰能想到他出生于貧苦農民之家,但他不甘平凡,不甘心老死田間,毅然踏上習武之路,多少年窮困心酸的成長歷程,卻很好地詮釋“是金子總會發光”的道理。自太平之戰時自告奮勇,在其后幾年中參與了新朝建立的所有重大戰役。后北出大漠取得大勝,班師回朝,經柳河川時暴病而亡,年僅40。即便是這顆耀眼的名將,在書中的記述也不過就數頁而已。
死亡仿佛就是逃脫不掉的魔咒,無論何人是出世起,就注定了死亡的結局。每一個人都逃脫不了時光的摧殘,王朝也逃脫不了衰弱的崩塌,就連古老的星系也會隨著時間而消逝殆盡。或許,毀滅才是新生命的開始。
春去秋來,白駒過隙,斗轉星移,在這滄桑的變遷中,我們終究還是把握住了屬于自己的一項權利——探究自己生命的意義。是的,如何去探究生命的意義,演繹出你的精彩,留下只屬于你的人生軌跡,是每一個生命的權利。每一個生命都不能決定自己的生命形態,或許——我是一只展翅高飛的鷹,或許我是一只活潑空靈的魚,或許就是現在這樣一個普通的人類……但我們可以決定自己入世的態度與方式:是鷹就要振翅翱翔于天空,是魚就要游川入海躍向龍門……每一個生命體都應將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精彩中去,去沖擊生命的極限。
面對生命的盡頭,我們唯一能留下的只有屬于自己的生命意義。毛澤東說:“萬類霜天競自由”,我所看到的就是每一個生命體自己的方式,展現只屬于自己的人生與意義,那份沉浸其中的快樂,就是所謂生命的真物。
【第2篇】
歷史,你好 ——讀《明朝那些事兒》有感
暑假到來,終于有時間靜下心來讀一本書。于是,我坐在桌前,緩緩翻開《明朝那些事兒》。
書如其名,主要講述了大明王朝從興盛到衰亡的276年歷史。作為一本通俗史,《明朝那些事兒》用生動的語言、自然的事件過渡展現出歷史的真實面貌。但這本書又不是一部傳統的史書,作者將干癟晦澀的史料運用小說的筆法轉變成生動的文字,把明朝的人物刻畫的有血有肉,使整本書的內容更加豐富。
曾有人問過我:“為什么喜歡歷史 ,它到底有什么魔力。”我不知道該如何回答。“歷史好枯燥啊”“那么多的朝代和年份根本記不住”……身邊總能聽到這樣的聲音。歷史只是書寫在紙張上的冷冰冰的文字嗎?不,史書上的故事是真實發生過的,歷史就像一幅人生百態圖,書中有偉大的人、平凡的人,邪惡的人、正直的人,每個故事都能打動人心。只不過,大部分史書的文字晦澀難懂,書中的故事和人物便漸漸被遺忘、曲解,再美好的結局在人們心中也只是“bad ending”。
一直以來,歷史似乎是嚴肅、神圣的。可翻開《明朝那些事兒》,我漸漸發現,原來歷史也有這么平易近人的一面。歷史不再像是教材上的那樣,而是充滿了趣味。
從書中我知道了,原來只知享樂的明武宗也有知情達理的一面,禍國殃民的嚴嵩也曾是個忠臣,原來為國操勞的張居正也不“正”,被奉為民族英雄的戚繼光也賄賂;原來東林黨也為了權力不擇手段,擁有私欲……
在第六部里,作者描寫了名臣張居正的一生。在大部分歷史讀物里,張居正無疑具有非常高大的形象。他歷盡千辛爬到帝國的權力頂峰,教育皇帝、推行新法,將已有兩百年歷史的大明朝治理得一片繁榮景象,死后卻落了個抄家的悲慘下場。“他不是好人,也不是壞人,而是一個復雜的人。”在這個故事的結尾,作者對張居正做出了如上評價。
宦海浮沉,一生波折,成為內閣首輔的張居正本可以縱情享樂、不理民生福祉,但他卻選擇了另一條更為艱難,甚至前途黑暗的路——變法圖強,只因良心和初涉官場時的理想。他貪污、任用親信、勾結太監,但他又推行新法,令百姓歡顏。
我終于明白了。歷史是復雜的,人都是多面性的,不可能是只用幾個字評價一個人。在歷盡滄桑后,成為屈服的、虛偽的人也許并不奇怪,沒有經歷過他的人生似乎也沒有理由去一味的責怪。但承受過生活的苦難之后,仍然擁有良知和理想,這樣的人實在是太少了。天真的我們對于未來有著無限向往,可真正進入社會后,保持理想和良知便不再是件易事。于是我明白了張居正,這是一個平凡的人,有著平凡的欲望,卻終將因他的偉大而不朽。
“為什么喜歡歷史?”有人問我。我說:“歷史不是,也不應該是一堆冰冷的文字。歷史是一個個的生動故事和有血有肉的人物組成的。”這就是歷史的魅力,透過文字的,是一個個真實的或悲傷、或有趣的故事。明朝的那些事兒都夠多了,更何況別的朝代,整個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呢。
時間:2023-05-26 作者:校園文學網 來源:校園文學網 關注:
讀后感推薦
-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感悟600字
- 夜已悄然離去,夏日微風拂面,空氣的溫柔如同一個甜蜜的吻,伴隨著窗外樹葉的低聲細語,我終于讀完了當年明月的大作《明朝那些事兒》。
- 05-26
- 《沙丘》讀后感600字
- “自由號”發現了黑洞的存在,我們才知道也許宇宙外可能還有宇宙,我們只是永恒中一顆微小的沙粒
- 05-26
- 《圍城》讀書感悟700字
- 錢鐘書先生的《圍城》不大厚,我讀了一遍又一遍。這本書中,錢鐘書寫的是1937年中國某一部分社會某一類人物
- 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