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施耐庵筆下的梁山起義
北宋末年,朝廷政治腐敗,宋徽宗貪圖享樂,不攬朝政,貪官污史橫行官場,對上討好皇帝,上級官員,對下加重稅收,欺壓百姓,若不是如此,怎么會使一個個綠林好漢揭竿而起,留下這傳誦千古的《水滸傳》?
自夏朝以來,古代帝王之家永遠以國為家。國中百姓都是帝王家的子民,賢明之君知道國以民為本,故凡事為民即是為國,昏庸的皇帝、暴君以一己之私欲而施加于百姓,過大的壓力會使人爆發,民間不平則鳴的起義之事在朝廷眼中也僅是反賊,殊不知這是“亂自上作”的必然結果。
作為第一部歌頌農民起義的長篇章回體小說,《水滸傳》完整地編寫了梁山起義的治亂興衰,從高俅這樣的小人得志成了太尉到梁山一百單八位好漢為官所逼,在八百里水泊梁山共聚大義,揭示了一個個官逼民反的無奈之舉。再到梁山泊好漢接受招安,被遣去討伐方臘,最終也只是“殺敵一萬,自損八千”的慘勝。哪怕是這樣,宋江、盧俊義也仍被佞臣設計毒害。而宋江在生命的最后時刻,卻還為這搖搖欲墜的北宋王朝著想——用藥酒毒害了李逵,可憐一場轟轟烈烈的英雄事業,只為留得一身清白,為北宋這將傾的大廈砌上了最后的幾塊磚瓦。
這部小說在藝術上的最大成就是成功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僅在梁山108位好漢中就有73人是憑空捏造出來的人物,其余35人也以宋江起義中35名頭領為原型加以編造的,剩下1名頭領則是在宋江之前的梁山之主晁蓋。宋江在小說中更是被塑造成了一名忠義之士,縱使他身為梁山泊的首領,過著行俠仗義的生活,卻也沒能忘記“只反貪官,不反朝廷”的理念,堅持設法爭取招安的機會。而他的原型宋江性格豪爽,樂于助人,在當地有一定的名望,在為人處事上作者并沒有加以修改,然而在起義上便有所不同。以宋江為首的36人揭竿而起,宣布起義,但在起義期間并沒有想《水滸傳》中所寫的那樣震撼人心,而是僅在山東、河北一帶進行了十多次小規模斗爭,后來中了埋伏,無奈接受招安,盡管如此宋江依然沒有放棄抵抗,招安后保存實力,再一次發起起義,結果可想而知:遭受鎮壓,被人殺害。
無論是歷史還是小說,我們都能看到封建社會農民起義的局限性:一是“只反貪官,不反朝廷”;二是規模較小,影響力小。即使歷史上也有像陳勝吳廣的大澤鄉起義和太平天國運動等規模龐大的農民起義,卻也因沒有一個統一的領導核心而失敗。
歷史與文學的區別便在于情,歷史只負責客觀地記錄事實,它無權對其進行評價,而文學則不同,同一樣事物會因人的思想而變化。正因有了施耐庵,才能在字里行間感受到他對起義軍遭遇的同情和對昏庸的統治階級的批判,宋江起義的叛軍頭領36人也因此發展為梁山108位好漢。
水泊梁山也正因在施耐庵的筆下,才在人間傳誦。
時間:2023-04-14 作者:校園文學網 來源:校園文學網 關注:
讀后感推薦
- 《瓦爾登湖》讀書感悟1000字
- 每個人心里,都有一個桃花源夢。高樓鱗次櫛比的城市里,大多數人都憧憬著一片遙遠的隱士天地,渴望擺脫現實的桎梏。
- 04-14
- 讀《呼蘭河傳》有感
- 我最近在讀一本書,書的名字叫《呼蘭河傳》,它是一位叫蕭紅的女作家寫的,我覺得她的文筆非常大氣。
- 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