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力量在繼續——初讀魏書生《班主任工作漫談》有感。就聽說魏書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談》很詼趣,又很有哲理,一直想看看,卻始終不能如愿。一則自己懶,懶得借書。二則自己忙,這也就為我的“懶”找了個借口。好在不久前愛人把這本書借來,我才一睹廬山真面目。閑暇之余,便捧在手里。這應該是最早的一個版本吧,書面發黃,讓我想起了九十年代的教育,心里不禁為此書打了折。一本九十年代的書,一種九十年代的思想教育,真的能在現在的教育體制下流行嗎?魏書生,這個傳奇式的人物,到底有什么樣的魔力?帶著這些問題,我走進了書本。
《班主任工作漫談》一共有八章,一個附錄。在這里我僅對第一章《班主任要努力改變自我》嘮叨幾句,這一章又分為十三篇文章,我僅從前三篇講起。事實上,我也只看到這里而已。
書中有這么一段話,很讓人受啟發,他說:“有一次國務院發言人袁木在我后面坐著,我就不好說:‘袁老,您這么高的地位,怎么能坐魏書生后面呀?咱倆換一換吧。’你要求也不可能換,這樣安排自有這樣安排的道理,無需惴惴不安,很坦然地演好教師代表這個角色就是了。”“但日常生活中就決不能總惦記這會啦。日常生活中,我想的最多的,就是我跟賣冰棍的老大娘,跟賣白菜的老大爺,在人這個意義上是完全劃等號的,咱一點不比人家高。”“有次坐火車,一個人從邊上踩了一腳,我覺得踩得也沒有什么不對,便連說沒關系、沒關系,說得他不好意思起來,只好說對不起。”“倘若不尋找積極的角色來扮演,明明是擠火車者,卻不肯安心,總是牢騷滿腹,一百個不平,一千個氣憤,甚至埋怨:‘人民大會堂主席臺還有我的座位,怎么做個火車反倒連個座都沒有?!’這不是自我折磨嗎?”
幼兒老師讀后感
這不是一本書,是篇文章,但我把它當書一樣的看了一遍又一遍。
這篇文章是以一位幼兒教師用自己的心態寫出了自己對工作的一些想法。有工作上的、有生活上的,一共十五點等。1、整天有寫不完的案頭工作;2、工作強度大,活兒忙不完;3、工作時間長,報酬少;4、工作上的比賽無休止;5、幼兒老師的安全責任大;6、在社會,沒有誰能瞧得上幼兒老師;7、每天都在幼兒的吵嚷聲中度過;8每天和孩子嘻嘻哈哈,在一些人眼中就如瘋子般。9為了布置區域什么垃圾物品都要。10家長工作有難度;11、當孩子們長大了,認識兒時的幼兒老師幾乎是零等等。
看了這篇文章后,我覺得這位作者用反寫方法,突出了幼兒教師的偉大。幼兒老師雖在一些人眼中很小很小,但卻能把家中的小霸王教育的懂事。比如:“當新生幼兒才入園時,二三個孩子一起哭,抱完這個哄那個,哄完那個又抱這個。老師常常是騙一個,哄一個,抱一個,拉一個后頭還跟著好幾個!要是遇到幾個感情脆弱的家長,孩子哭,家長也哭,那就又得哄家長。于是大人小孩一起哭,那場面那家伙整個一人間煉獄啊!哭還算小事,現在的孩子動畫片看多了,特暴力,那是又打又鬧又踢又咬死活不要上幼兒園,所以老師身上留點小傷那是常事。”就從這點上,就看出了幼兒老師的不同一般。
剛剛看到這篇文章,自己邊看邊笑,覺得內容一點都不夸張,太真實了,真是感慨萬千!更覺得這作者真的寫出了老師的心里話,一些不平。但多看了幾遍后,才知作者的含意——幼兒老師的不簡單!作為一名普通幼兒教師,我感到真幸福。因為我看到了我們的偉大,看到了我們的高尚,看到了我們幼兒老師在人家眼里的不同。雖沒有小學老師、中學老師、大學老師那么的高級,但我們卻能在孩子們成長最關鍵的三年中,陪伴孩子成長,引導孩子們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學會學習。
你問我是干嗎的?
我是作家、鋼琴師、主持人、還是漆匠、木工、裁縫,更是一位十足的清潔工,擦地、拖地、掃廁所、撿垃圾,洗尿褲.....我琴棋書畫無所不能,刀剪織縫樣樣精通。看看那雙手。。。該美容了!
其實我只是一名教師,來自幼教戰線,一名普通的幼兒園教師。別人都以為幼兒園老師是一份很輕松很愉快的職業,甚至有些小兒科,其實不然。下面請看幼兒教師這份職業的。。。。。。,想必你會對幼兒教育從業人員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工作狀態:
1.整天有寫不完的文案工作,什么周計劃、日計劃、主題分析、教育筆記、教學案例、觀察筆記、幼兒成長檔案、專題論文、活動記錄、學期總結、學期計劃、家園聯系手冊等等,并不斷地與時俱進!
2.別人都以為是很輕松的工作,其實不然!工作強度大,永遠有干不完的活,兩個字形容----折騰:
a、環境創設、區域活動創設、班級櫥窗、家園聯系等等,每一樣都要做都要時時更新。常常每天從早干到晚,中午也沒得休息。(就算能休息也睡得不安穩,一點聲響就會馬上驚醒。)因此我們有一雙巧手,什么都要會做。
b、忙到像打仗!帶班時間老師寸步不離班級,連上個廁所都得先找到個人可以看著孩子才能去,找不到您就先憋著啊。忍到不舒服是常事。有時一個上午都沒喝過一口水,一是沒時間,二是怕上廁所。還有就是有時候忙的忘記吃早餐,知道忙完,輕松了,才發現肚子早餓扁了!